|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 ·纳米材料 | 第14-24页 |
| ·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 | 第15-16页 |
|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 ·水热法简介 | 第20-24页 |
| ·自组装技术 | 第24-30页 |
| ·自组装技术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 ·自组装技术在摩擦学方面的应用 | 第29-30页 |
| ·金属箔片作反应性基片制备纳米薄膜 | 第30-31页 |
| ·金属 Cu 片为反应性基片制备纳米薄膜 | 第30页 |
| ·金属 Zn 片为反应性基片制备纳米薄膜 | 第30-31页 |
| ·金属 Fe 片为反应性基片制备纳米薄膜 | 第3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2章 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设备 | 第33-41页 |
| ·基底的预处理 | 第33页 |
| ·表面清洗 | 第33页 |
| ·表面氧化层的去除 | 第33页 |
| ·微/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 ·铜的硫化物微/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 ·锌的磷酸盐微/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34页 |
| ·锌的硫化物微/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34页 |
| ·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41页 |
| ·薄膜制备设备 | 第35-36页 |
| ·薄膜性能表征设备 | 第36-41页 |
| 第3章 铜表面微/纳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 ·Cu_2S 微/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41-42页 |
| ·薄膜性能的表征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反应物不同对制备薄膜的影响 | 第42-48页 |
| ·反应温度对制备薄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铜表面自组装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 第51-60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薄膜的制备 | 第51-52页 |
| ·薄膜的表征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 ·FAS 薄膜的表征 | 第52-54页 |
| ·脂肪酸薄膜的表征 | 第54-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锌表面磷酸锌微/纳米薄膜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 第60-84页 |
| ·前言 | 第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 ·薄膜的制备 | 第61页 |
| ·薄膜性能的表征 | 第6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82页 |
| ·Zn(H_2PO_4)22H_2O 作反应物 | 第62-73页 |
| ·NaH_2PO_4·2H_2O 作反应物 | 第73-82页 |
| ·作用机理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6章 锌表面硫化锌微/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 第84-89页 |
| ·前言 | 第84页 |
|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 ·材料 | 第84页 |
| ·薄膜的制备 | 第84-85页 |
| ·薄膜性能的表征 | 第8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88页 |
| ·合成机理 | 第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结论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