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 ·后置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五轴联动数控后置处理原理 | 第15-25页 |
| ·CAD/CAM集成系统的数控编程技术 | 第15页 |
| ·刀位源文件 | 第15-16页 |
| ·数控加工程序 | 第16-17页 |
| ·刀位源文件和数控加工程序的对应关系 | 第17-18页 |
| ·后置处理算法 | 第18-24页 |
| ·五轴数控机床的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 ·五轴数控机床的坐标转换算法 | 第20-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器的构造与验证 | 第25-47页 |
| ·UG的后置处理方式 | 第25-27页 |
| ·利用UG/Post Builder进行后置处理器的构造 | 第27-36页 |
| ·机床参数 | 第27-30页 |
| ·程序和刀轨参数 | 第30-33页 |
| ·N/C数据格式 | 第33-34页 |
| ·输出文件的格式 | 第34-35页 |
| ·后置处理器与UG系统的集成 | 第35页 |
|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 ·创建方向矢量后置处理器 | 第36-40页 |
| ·方向矢量后置处理器的提出 | 第36页 |
| ·方向矢量后置处理器的构造 | 第36-40页 |
| ·基于VERICUT方向矢量后置处理器的仿真验证 | 第40-46页 |
| ·基于VERICUT的数控加工仿真过程 | 第40-4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方向矢量后置处理器通用性的研究 | 第47-55页 |
| ·方向矢量后置处理 | 第47-49页 |
| ·方向矢量程序的编程原理 | 第47-48页 |
| ·方向矢量程序的后置处理原理 | 第48页 |
| ·刀尖跟踪法的补偿原理 | 第48-49页 |
| ·方向矢量后置处理通用性的探讨 | 第49-54页 |
| ·采用双转台结构形式的数控机床进行通用性的研究与分析 | 第50-51页 |
| ·采用双摆头结构形式的数控机床进行通用性的研究与分析 | 第51-52页 |
| ·采用一摆头一转台结构形式的数控机床进行通用性的研究与分析 | 第52-53页 |
|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钛合金Ti6Al4V的高速切削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55-72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切削过程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 ·显式动力学的显式算法 | 第55-56页 |
| ·在Abaqus中进行显式动力学的计算流程 | 第56-57页 |
| ·有限元切削模型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 第57-62页 |
| ·仿真几何模型 | 第57-58页 |
| ·材料参数 | 第58-60页 |
| ·材料的失效准则 | 第60页 |
| ·切屑的分离准则 | 第60-61页 |
| ·摩擦模型 | 第61-62页 |
| ·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 | 第62页 |
| ·钛合金切削仿真结果及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62-64页 |
| ·钛合金的切削仿真结果 | 第62-63页 |
| ·钛合金的有限元切削模型验证 | 第63-64页 |
| ·高速切削过程中各物理量的预测与分析 | 第64-71页 |
| ·高速切削过程切削力变化的预测及分析 | 第64-66页 |
| ·刀具前刀面温度变化的预测及分析 | 第66-69页 |
| ·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预测及分析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