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米勒解构主义阅读观的理论来源及内涵 | 第13-30页 |
| 第一节 德里达的延异观 | 第13-18页 |
| 一、 解构主义的发轫 | 第13-15页 |
| 二、 “差异”的意义链和“延异”的空间 | 第15-18页 |
| 第二节 保罗·德曼的修辞观 | 第18-23页 |
| 一、 语言的修辞维度 | 第19-21页 |
| 二、 寓言式阅读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异质性与修辞性阅读 | 第23-30页 |
| 一、 异质性理论 | 第23-24页 |
| 二、 修辞性阅读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米勒解构阅读的策略 | 第30-53页 |
| 第一节 作为解构阅读策略的重复 | 第30-38页 |
| 一、 重复与互文性 | 第30-33页 |
| 二、 重复的三种形态 | 第33-36页 |
| 三、 重复的两种形式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作为解构阅读策略的阅读伦理学 | 第38-53页 |
| 一、 阅读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述行性 | 第39-43页 |
| 二、 文学是有效的施为话语 | 第43-47页 |
| 三、 阅读与伦理 | 第47-53页 |
| 第三章 米勒解构主义阅读观的评析 | 第53-60页 |
| 第一节 解构主义阅读观的辨析 | 第53-57页 |
| 一、 思维的解放与“误读”的泛滥 | 第53-55页 |
| 二、 关于“虚无主义”的辩论 | 第55-56页 |
| 三、 解构的破坏性和建构的不彻底性 | 第56-57页 |
|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研究的边缘化以及阅读对象的泛化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