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目录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自然界的超疏水现象 | 第17-19页 |
| ·荷叶效应 | 第18-19页 |
| ·水黾现象 | 第19页 |
| ·超疏水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 ·静态接触角 | 第19-21页 |
| ·动态接触角-前进角、后退角、接触角滞后 | 第21-22页 |
| ·超双疏表面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22-24页 |
| ·模板制造法 | 第22-23页 |
| ·相分离法 | 第23-24页 |
| ·电纺法 | 第24页 |
| ·含氟硅聚合物 | 第24-29页 |
| ·氟硅概述 | 第24-25页 |
| ·氟硅及含氟硅共聚物的合成 | 第25-28页 |
| ·阴离子聚合 | 第26-27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27-28页 |
| ·含有机氟硅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28-29页 |
| ·表面性能 | 第28页 |
| ·微相分离 | 第28-29页 |
| ·有机高分子在固体浸润性表面的研究 | 第29页 |
| ·静电纺丝 | 第29-31页 |
| ·静电纺丝的原理 | 第29-30页 |
| ·静电纺丝的纺丝参数和因素 | 第30-31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制备超双疏及耐溶剂表面 | 第31页 |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ATRP 法合成 PMTFPS-b-PS 嵌段共聚物 | 第32-45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33-35页 |
| ·苯乙烯与氟硅大单体的 ATRP 反应 | 第35-36页 |
|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 PMTFPS-b-PS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 PMTFPS-b-PS 的玻璃化转变行为 | 第39-40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 PMTFPS-b-PS 的表面化学组成 | 第40-41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 PMTFPS-b-PS 的表面润湿性能 | 第41-43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 PMTFPS-b-PS 的表面微结构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表面性质 | 第45-6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45-46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 | 第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 ·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表面润湿性能 | 第48-52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超疏水和耐溶剂性能 | 第48-51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疏油性能 | 第51-52页 |
| ·含氟硅嵌段聚合物静电纺丝纤维膜动态接触角的测定与分析 | 第52-56页 |
| ·躺滴法测定动态接触角 | 第52-55页 |
| ·Wilhelmy 吊片法进行动态接触角分析 | 第55-56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内部结构和形貌 | 第56页 |
| ·含氟硅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表面化学组成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膜形貌与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61-71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61页 |
| ·纤维膜的制备及静电纺丝 | 第61页 |
| ·测试方法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 ·溶液浓度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纤维膜形貌及浸润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 ·接收距离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环境湿度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 第66-68页 |
| ·聚合物分子量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喷头直径对含氟硅嵌段共聚物电纺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