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稀土分离概况 | 第9页 |
| ·离子液体简介 | 第9-15页 |
| ·离子液体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1-12页 |
| ·离子液体的应用及萃取机理 | 第12-15页 |
| ·常用的离子液体萃取剂 | 第15-16页 |
| ·中性磷(膦)萃取剂 | 第15页 |
| ·酸性磷萃取剂 | 第15-16页 |
| ·羧酸类萃取剂 | 第16页 |
| ·胺类萃取剂 | 第16页 |
| ·非稀土元素铝与稀土元素的分离 | 第16-19页 |
| ·碱法 | 第17-18页 |
| ·草酸沉淀法 | 第18页 |
| ·溶剂萃取法 | 第18-19页 |
| ·实验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19-21页 |
| ·工作目的 | 第19页 |
| ·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实验设备 | 第20页 |
| ·表征手段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A336][CA-12]在三种理想体系中萃取稀土性质的研究 | 第21-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 ·化学试剂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A336][CA-12]的合成 | 第21-22页 |
| ·水相中单个稀土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萃取实验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 ·南方离子型矿稀矿液中SO_4~(2-)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 ·萃取剂与溶剂的选择 | 第24页 |
|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平衡水相酸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25-27页 |
|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27-30页 |
| ·盐浓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30-32页 |
| ·萃取机理 | 第32页 |
| ·分离系数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江西离子型矿稀矿液中铝与稀土元素的分离 | 第34-45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 ·化学试剂 | 第35-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Al~(3+)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6页 |
| ·萃取分离Al~(3+)与RE~(3+)的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 ·[A336][CA-12]从江西离子型矿稀矿液中萃取Al~(3+) | 第37页 |
| ·水相酸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硫酸钠浓度对萃取的影响 | 第38页 |
| ·逆流串级萃取除铝 | 第38-39页 |
| ·萃取容量 | 第39-41页 |
| ·反萃容量 | 第41-42页 |
|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42页 |
| ·[A336][CA-12]从江西离子型矿稀矿液中富集RE~(3+)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