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第一章 大豆疫霉3-磷酸磷酰脂肌醇的研究进展 | 第11-31页 |
1 大豆疫霉菌概述 | 第11-12页 |
2 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基因 | 第12-14页 |
3 植物病原卵菌通过RxLR效应因子进入寄主细胞 | 第14-17页 |
4 3-磷酸磷脂酰肌醇在病原物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慨况 | 第17-20页 |
5 3-磷酸酰脂肌醇激酶家族 | 第20-26页 |
·3-磷酸酰脂肌醇激酶的功能 | 第23页 |
·Ⅰ类3-磷酸酰脂肌醇激酶家族 | 第23-25页 |
·Ⅱ类3-磷酸酰脂肌醇激酶家族 | 第25-26页 |
·Ⅲ类3-磷酸酰脂肌醇激酶家族 | 第26页 |
6 3-磷酸磷脂酰肌醇结合的FYVE锌指结构概述 | 第26-2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29-31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1-67页 |
第二章 大豆疫霉3-磷酸磷脂酰肌醇在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 第33-67页 |
摘要 | 第33-34页 |
ABSTRACT | 第34-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53页 |
·供试大豆和供试菌株的保存培养和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5-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FYVE载体质粒的获得 | 第53-56页 |
·大豆疫霉P6497菌株的稳定遗传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 | 第56-57页 |
·大豆疫霉P6497转化菌株的生物学测定 | 第57-64页 |
3 讨论 | 第64-67页 |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