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2-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2-14页 |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 | 第12-13页 |
·三组患者病程比较 | 第13页 |
·三组患者病情轻重比较 | 第13-14页 |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第14页 |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及剔除、脱落标准 | 第15-17页 |
2. 研究方案 | 第17-2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7-20页 |
·样本量估算 | 第18页 |
·随机分组 | 第18页 |
·对照方法选择及依据 | 第18-19页 |
·盲法 | 第19页 |
·研究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治疗方法 | 第20-22页 |
·观察指标 | 第22-24页 |
·不良反应指标 | 第24页 |
·临床评价 | 第24-26页 |
·疗效评价 | 第24-25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5-26页 |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数据管理 | 第26-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7-35页 |
·临床疗效 | 第27-33页 |
·治疗后三组总疗效比较 | 第28页 |
·腹痛强度动态变化分析、比较 | 第28-29页 |
·腹痛频率动态变化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腹痛持续时间动态变化分析、比较 | 第30-31页 |
·伴随症综合分动态变化分析、比较 | 第31-32页 |
·腹痛缓解程度动态变化分析、比较 | 第32-33页 |
·三组患者腹痛停止时间比较 | 第33页 |
·不良反应 | 第33页 |
·剔除及脱落病例分析 | 第33-34页 |
·病例脱落情况 | 第34页 |
·脱落原因分析 | 第34页 |
·脱落病例对疗效研究的影响 | 第34页 |
·随访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4 小结 | 第35-37页 |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 第35页 |
·治疗后三组各项数据评定结果 | 第35-37页 |
·三组组内比较 | 第35-36页 |
·三组组间比较 | 第36-37页 |
·三组总疗效比较 | 第37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37页 |
5 讨论 | 第37-43页 |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 第37-39页 |
·病因 | 第38页 |
·病理生理 | 第38-39页 |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 第39-40页 |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 第40页 |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机理 | 第40-43页 |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探讨 | 第41-42页 |
·火草灸概述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综述) | 第47-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2 | 第56-57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