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关于多层资本市场体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转板交易机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多层资本市场体系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与多层资本市场 | 第16页 |
·投资者异质性理论与多层资本市场 | 第16-17页 |
·多层资本市场体系下转板机制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转板机制概念 | 第17页 |
·转板机制与多层资本市场体系 | 第17-19页 |
第3章 多层资本市场及转板交易体系的经验与借鉴 | 第19-25页 |
·美国多层资本市场发展及转板交易体系 | 第19-21页 |
·美国多层资本市场发展 | 第19-20页 |
·美国多层资本市场转板交易体系 | 第20-21页 |
·日本多层资本市场发展及转板交易体系 | 第21-22页 |
·日本多层资本市场发展 | 第21-22页 |
·日本多层资本市场转板交易体系 | 第22页 |
·我国台湾地区多层资本市场及转板交易体系 | 第22-24页 |
·台湾多层资本市场发展 | 第22-23页 |
·台湾多层资本市场转板交易体系 | 第23-24页 |
·对我国多层资本市场转板交易体系建立的启示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多层资本市场的动态均衡与上市公司转板交易评价体系 | 第25-38页 |
·多层资本市场体系运行效率 | 第25-29页 |
·多层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理论依据:分离均衡模型 | 第25-28页 |
·多层资本市场动态均衡下的转板机制 | 第28-29页 |
·多层资本市场各层次市场基本特征 | 第29-32页 |
·主板市场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中小板市场基本特征 | 第30页 |
·创业板市场基本特征 | 第30-32页 |
·多层资本市场动态均衡与我国上市公司转板交易评价体系 | 第32-38页 |
·各层次市场间转板交易的涵义 | 第32-33页 |
·上市公司转板条件的设定 | 第33页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4页 |
·上市公司转板交易评价体系 | 第34-38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转板交易综合评价 | 第38-59页 |
·上市公司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8-46页 |
·建立上市公司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39-4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下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3页 |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6页 |
·上市公司转板交易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46-59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确定指标的权重 | 第47-53页 |
·建立隶属度矩阵 | 第53-54页 |
·上市公司转板交易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