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A2敏感的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研究
缩写表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4-21页 |
第一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的合成及性质 | 第21-35页 |
第一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的合成 | 第21-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合成步骤 | 第22-2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结构确证 | 第24-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的理化性质 | 第3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31页 |
·Langmuir 膜制备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的紫外吸收特性 | 第32页 |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的单分子层性质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制备及性质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制备 | 第35-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自组装体制备 | 第36页 |
·自组装体的后处理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长循环材料的选择 | 第37-39页 |
·自组装体制备及后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39页 |
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结构和性质 | 第40-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粒度测定 | 第40页 |
·Zeta 电位测定 | 第40页 |
·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自组装体的粒度分布 | 第40-41页 |
·自组装体的 Zeta 电位 | 第41-42页 |
·自组装体的微观结构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分析方法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体外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HPLC 方法的建立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体内分析方法 | 第46-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47页 |
·HPLC 条件 | 第4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HPLC 条件的确定 | 第47-48页 |
·动物血浆中脂质前药的测定 | 第48-49页 |
·昆明小鼠组织匀浆中脂质前药的测定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稳定性 | 第51-61页 |
第一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物理稳定性 | 第51-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1页 |
·加速和室温放置条件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离心的影响 | 第52页 |
·高温高压的影响 | 第52-54页 |
·室温放置稳定性 | 第54页 |
第二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化学稳定性 | 第5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缓冲液的配制和样品测定方法 | 第5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生物稳定性 | 第56-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血浆和磷脂酶 A2条件 | 第5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脂质前药在血浆中的稳定性 | 第57-58页 |
·脂质前药在磷脂酶 A2中的稳定性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药效学 | 第61-71页 |
第一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体外药效学评价 | 第61-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药品配制 | 第62页 |
·细胞毒性试验 | 第6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二节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体内药效学评价 | 第64-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4页 |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给药方案 | 第64-65页 |
·数据处理 | 第65页 |
·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自组装体的抑瘤作用 | 第66-68页 |
·自组装体对体重的影响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吉西他滨脂质前药自组装体的组织分布 | 第71-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1页 |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脂质前药的体内组织分布测定 | 第71-7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研究内容 | 第74-75页 |
创新点 | 第75页 |
主要不足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综述 | 第87-92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