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2页 |
| ·国内EHR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国外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 ·实证分析法 | 第13页 |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2 电子健康档案概述 | 第15-20页 |
| ·电子健康档案 | 第15-16页 |
| ·电子健康档案的特点 | 第16页 |
| ·电子健康档案的价值 | 第16-20页 |
| 3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现状 | 第20-32页 |
| ·国外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 ·国内发展情况 | 第21-29页 |
| ·上海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 | 第22-24页 |
| ·浙江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 | 第24-26页 |
| ·安徽省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 | 第26-29页 |
| ·其他省市的基本情况 | 第29页 |
|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 4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思考 | 第32-47页 |
|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原则 | 第32-33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2页 |
| ·服务性原则 | 第32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32-33页 |
| ·发展性原则 | 第33页 |
| ·国内外EHR建设现状对比及思考 | 第33-34页 |
| ·技术人才的对比思考 | 第33页 |
| ·相关标准的对比思考 | 第33-34页 |
| ·上海、浙江、安徽EHR建设现状对比及思考 | 第34页 |
|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模式构建 | 第34-43页 |
|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设计 | 第34-39页 |
| ·电子健康档案标准探讨 | 第39-41页 |
| ·电子健康档案内容构成 | 第41页 |
| ·电子健康档案的运行机制 | 第41-42页 |
| ·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服务 | 第42-43页 |
|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条件保障 | 第43-47页 |
| ·组织保障 | 第43-44页 |
| ·政策体系保障 | 第44-45页 |
| ·资金保障 | 第45页 |
| ·思想意识 | 第45-46页 |
| ·专业素养 | 第46-47页 |
| 5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