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成和影响要素 | 第10页 |
(三) 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一) 创新点 | 第13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一、新经济地理理论 | 第14页 |
二、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 第14-16页 |
(一) 生产要素 | 第15页 |
(二) 需求情况 | 第15页 |
(三) 相关及支撑产业 | 第15页 |
(四) 厂商战略、结构与竞争 | 第15页 |
(五) 政府 | 第15-16页 |
(六) 机会 | 第16页 |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间建设现状 | 第17-23页 |
一、航运主业 | 第17页 |
(一) 航运企业 | 第17页 |
(二) 国际邮轮业务 | 第17页 |
(三) 船舶登记 | 第17页 |
二、航运中心硬环境建设 | 第17-20页 |
(一) 港口建设 | 第18-19页 |
(二) 集疏运体系建设 | 第19-20页 |
三、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 | 第20-23页 |
(一) 航运服务 | 第20-21页 |
(二) 航运金融市场建设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公认国际航运中心的比较 | 第23-29页 |
一、区位条件 | 第23-24页 |
二、航运中心硬环境条件 | 第24-26页 |
三、航运中心软环境条件 | 第26-29页 |
第五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劣势 | 第29-40页 |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势 | 第29-35页 |
(一) 历史优势 | 第29页 |
(二) 区位优势 | 第29-30页 |
(三) 政策优势 | 第30-31页 |
(四) 上海国际经济、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优势 | 第31-35页 |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劣势 | 第35-40页 |
(一) 航运中心硬环境建设仍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二) 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滞后 | 第37-40页 |
第六章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建议 | 第40-47页 |
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一) 自由港政策 | 第40页 |
(二) 综合的港口服务 | 第40-41页 |
(三) 良好的产业集群环境 | 第41-42页 |
二、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一) 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 | 第42-43页 |
(二) 进一步优化硬环境建设 | 第43-44页 |
(三) 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