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导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第13-17页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第13-15页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第15-17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第17-18页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2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19-26页
   ·道德风险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第19-21页
     ·道德风险概念的界定与分析第19-20页
     ·道德风险的特征第20-21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内涵及分类第21-24页
     ·银行道德风险的内涵第21-23页
     ·金融业道德风险的分类第23-24页
   ·银行道德风险相关理论第24-26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4-25页
     ·不完备契约理论第25-26页
3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与不良影响第26-29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第26-27页
     ·银行金融扩张或金融创新过度第26页
     ·银行管理行为短期化,掩饰与推迟风险等隐蔽行为时有发生第26-27页
     ·贪图享受与利用权力寻租行为频发第27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不良影响第27-29页
     ·道德风险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多种风险第27页
     ·道德风险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信誉第27-28页
     ·道德风险破坏组织的凝聚力,抑制了创新动力第28页
     ·道德风险干扰和破坏了银行的总体经营战略第28-29页
4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9-37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第29-32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产生的内在原因第29-31页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第31-32页
     ·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特殊原因第32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与道德风险的形成第32-35页
     ·内部考评与激励制度不当孕育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第32-33页
     ·约束治理责任制软化驱动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第33页
     ·风险责任机制不完善引发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第33-34页
     ·银行安全防范网缺损助长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第34页
     ·社会信用普遍缺失诱发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第34-35页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方面的缺陷与道德风险的形成第35-37页
5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定量分析模型——基于银行经理人隐藏行动视角第37-44页
   ·基本假定第38页
     ·假设1第38页
     ·假设2第38页
     ·假设3第38页
     ·假设4第38页
   ·不同处置行为对银行贷款收益的影响分析第38-41页
     ·第一种选择:到期只清收部分贷款第39页
     ·第二种选择:贷款展期第39-40页
     ·第三种选择:贷新还旧第40-41页
   ·基本结论第41-44页
6 防范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对策第44-52页
   ·营造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社会经济、法律与金融环境第44-45页
     ·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及法律环境第44页
     ·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强化诚信市场文化第44-45页
     ·构建有利于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第45页
   ·提高外部监管能力,优化外部约束环境第45-47页
     ·提高监管队伍水平,增强监管流程透明度第45-46页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第46页
     ·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第46页
     ·加快培育职业银行经理人市场第46-47页
     ·加强独立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第47页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第47-50页
     ·完善内部治理,严格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第47-49页
     ·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安全保障体系第49-50页
   ·提升银行内部员工素质,完善激励机制第50-52页
     ·加强商业银行人员的培养与储备,加强队伍建设第50页
     ·提高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境界第50-51页
     ·完善激励相容的监管约束机制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模式及策略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分析
下一篇:VC/PE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