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次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2 理财业务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 ·理财与理财服务 | 第17-18页 |
| ·理财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 ·理财过程及理财服务的特征 | 第17-18页 |
|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 ·监管部门界定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 第18页 |
| ·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 第18-19页 |
| ·个人理财业务的特征 | 第19页 |
| ·银行零售业及中间业务概念 | 第19-21页 |
| ·银行零售业务 | 第19-20页 |
| ·银行中间业务 | 第20-21页 |
| 3 中美商业银行及理财产品比较 | 第21-35页 |
| ·政策环境比较 | 第21-23页 |
| ·经营法规对比:美国实行混业经营,中国实行分业经营 | 第21页 |
| ·银行准入门槛对比:美国注册资本低,中国注册资本高 | 第21-22页 |
| ·利率制度对比:美国实行市场化利率,中国实行官定利率 | 第22页 |
| ·监管模式对比:美国采用“双重多头”制,中国采用“集中型”制 | 第22-23页 |
| ·理财业务发展状况比较 | 第23-28页 |
| ·中美商业银行当前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 ·中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分析 | 第24-28页 |
|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进程 | 第28页 |
| ·竞争环境比较 | 第28-30页 |
| ·银行数量和布局 | 第28-29页 |
| ·银行经营定位 | 第29-30页 |
| ·中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比较 | 第30-35页 |
|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 第30-33页 |
|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 第33-35页 |
| 4 与美国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落后的表现及原因 | 第35-39页 |
|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落后的表现 | 第35-36页 |
| ·个人理财业务同质化严重 | 第35页 |
| ·理财业务局限于销售理财产品,且门槛较高 | 第35页 |
| ·理财产品推广渠道狭窄,且对风险的揭示不充分 | 第35-36页 |
|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落后的原因 | 第36-39页 |
| ·分业经营模式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 第36页 |
| ·银行满足于稳定的存贷利差,没有充分重视个人理财业务 | 第36页 |
| ·理财队伍建设不科学,人才欠缺 | 第36-38页 |
| ·金融创新能力整体较弱 | 第38页 |
| ·理财产品研发滞后 | 第38-39页 |
| 5 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及建议 | 第39-44页 |
| ·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理财市场 | 第39-40页 |
| ·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培育、开发银行个人理财市场 | 第39页 |
| ·引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 第39页 |
| ·完善监管体制,规范和推动银信合作 | 第39-40页 |
| ·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 ·将理财业务的发展作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经营战略转型的重点 | 第40-41页 |
| ·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41-42页 |
| ·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理财队伍,明确绩效考核 | 第42页 |
| ·丰富营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 第42页 |
| ·完善商业银行金融商品的研发 | 第42-43页 |
|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