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当雄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生物学特性对不同放牧措施的响应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1-12页
   ·草原退化和土壤退化第12页
   ·土壤质量和土壤质量指标第12-14页
   ·放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4-15页
     ·放牧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14页
     ·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14页
     ·放牧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第14-15页
   ·土壤原生动物第15-20页
     ·土壤原生动物概况第15-17页
     ·环境因子对于土壤原生动物的影响第17-18页
     ·土壤原生动物作为环境指示剂的生物学基础第18-19页
     ·研究现状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22-40页
   ·前言第22-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试验区概况第23页
     ·实验设计第23-24页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第24页
     ·分析方法第24-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土壤物理性质第30-31页
     ·土壤微生物量和基础呼吸第31-34页
     ·土壤酶酶活第34-35页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第35-36页
   ·讨论第36-40页
     ·放牧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36-37页
     ·放牧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以及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放牧对于土壤酶活的影响第38-40页
第三章 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第40-48页
   ·前言第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实验区概况第40页
     ·实验设计以及土壤样品采集第40-41页
     ·分析方法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土壤原生动物第41-43页
     ·土壤原生动物与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关系第43-44页
   ·讨论第44-48页
     ·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第44-45页
     ·放牧强度对于土壤原生动物影响第45-48页
第四章 原生动物捕食性真菌的研究第48-56页
   ·前言第48-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样品采集第49页
     ·捕食性真菌研究方法第49-51页
     ·稀释涂平板法和破片培养法第51-52页
     ·温度筛选试验第52页
     ·构建邻近结合系统发育树(NJ)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捕食性真菌分离情况第52页
     ·土壤中真菌新种的分离第52页
     ·土壤中新种Mtzl-1的菌落形态第52-53页
     ·生长速率测定第53页
     ·基于ITS区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第53-54页
   ·讨论第54-56页
     ·土壤捕食原生动物的真菌第54-55页
     ·土壤真菌Mtzl-1的真菌鉴定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56-58页
   ·研究结论第56页
   ·创新之处第56-57页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力学的弱测量理论及其在量子态区分中的应用
下一篇:褐帘石U-Th-Pb微区定年方法和大别—苏鲁地区帘石族矿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