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道德观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27页
 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第11-14页
 二、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4-15页
 三、 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 文献综述第16-27页
  (一) 马克思道德观产生的来源第16-21页
  (二) 马克思道德观的内涵第21-24页
  (三) 马克思道德观的当代价值第24-27页
第一章 马克思道德观的起源第27-54页
 一、 对康德“绝对命令”的批判第27-35页
  (一) 对“善良意志”的批判第27-29页
  (二) 对“道德实践”的批判第29-33页
  (三) 对“道德宗教”的批判第33-35页
 二、 对黑格尔“绝对观念”的批判第35-41页
  (一) 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第35-38页
  (二) 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第38-41页
 三、 对费尔巴哈道德主体论的批判第41-48页
  (一) 批判“人本主义”道德学说第41-44页
  (二) 批判唯心的教道德观第44-48页
 四、 马克思道德观的形成第48-54页
  (一) 马克思的“道德观”是真正的道德观第49-51页
  (二) 马克思的道德观是无产阶级的道德观第51-54页
第二章 马克思道德观的内涵第54-86页
 一、 关于道德的本质第54-58页
 二、 人己与群己第58-65页
 三、 马克思对宗教、家庭在道德上的评价第65-71页
  (一) 对宗教的批判第65-69页
  (二) 对婚姻、家庭道德的评价第69-71页
 四、 对剥削阶级道德的批判和对社会进步的道德评价第71-76页
 五、 马克思对道德基本范畴的论述第76-86页
  (一) 良心第76-78页
  (二) 义务第78页
  (三) 人道主义第78-80页
  (四) 自由第80-83页
  (五) 道德情操第83-86页
第三章 马克思道德观的当代价值第86-104页
 一、 马克思道德观的时代发展第86-91页
 二、 马克思道德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第91-98页
  (一) 对我国“以德治国”的指导意义第91-92页
  (二) 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92-96页
  (三) 对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意义第96-98页
 三、 马克思道德观的创新意义第98-104页
结语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目录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哲学与政治:尼采政治哲学研究
下一篇:网络社会(虚拟空间)伦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