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18页 |
·地区间税收转移领域 | 第11-15页 |
·空间计量经济学领域 | 第15-18页 |
·总结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我国税收转移影响机制分析 | 第23-32页 |
·经济地理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3-26页 |
·规模经济从总体上促进税收区域集聚 | 第24-25页 |
·空间成本抑制税收的区域集聚 | 第25-26页 |
·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及偏好促进税收的区域集聚 | 第26页 |
·心理因素——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 第26-27页 |
·政治因素——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 | 第27-28页 |
·制度因素——税制设计及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不合理 | 第28-30页 |
·税制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区域间税收转移 | 第28-30页 |
·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不合理导致区域间税收转移 | 第30页 |
·征管因素——跨区经营税收属地管理原则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我国税收转移区域集聚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32-50页 |
·我国地区间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9页 |
·我国税收转移区域集聚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第39-49页 |
·税收转移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自相关系数 | 第39-42页 |
·税收转移局域空间自相关性分析——自相关散点图、集聚可视化地图 | 第42-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我国税收转移区域集聚与差异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 第50-64页 |
·我国税收转移空间依赖性实证分析 | 第50-53页 |
·样本数据 | 第50页 |
·税收转移空间依赖性的面板数据估计模型 | 第50页 |
·税收转移空间依赖性的估计 | 第50-53页 |
·税收转移集聚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 第53-62页 |
·样本数据 | 第53页 |
·变量的选择及其含义 | 第53-56页 |
·税收转移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估计模型 | 第56页 |
·税收转移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 第56-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我国应对地区间税收转移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64-74页 |
·经济方面 | 第64-65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 | 第64-65页 |
·发展资源性总部经济,对跨区域“产业链”整合要慎重 | 第65页 |
·政治方面 | 第65-66页 |
·严格推进依法治税,抑制地区间有害的税收竞争 | 第65-66页 |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经济税源观,避免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税收竞争 | 第66页 |
·制度方面 | 第66-70页 |
·纵向税收分配与横向税收分配相结合 | 第66-67页 |
·税收分配与财政分配相结合 | 第67-68页 |
·规范税收收入归属机制 | 第68-70页 |
·完善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防止税源的区域性不合理转移 | 第70页 |
·征管方面 | 第70-71页 |
·加强纳税服务,加强征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漏出 | 第70-71页 |
·改革税务稽查体制,规范和防范企业内部关联交易 | 第71页 |
·心理方面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空间计量实证研究数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