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 ·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概念和内涵 | 第9-10页 |
| ·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类型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2 国内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发展 | 第12-16页 |
| ·国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体制概述 | 第12-13页 |
| ·我国当前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概况 | 第13-16页 |
| ·政府主导的农业部门所属的专业性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 | 第14页 |
| ·群众性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 | 第14-15页 |
| ·教育培训机构类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 | 第15-16页 |
| 3 江西省农函大发展现状及其SWOT分析 | 第16-23页 |
| ·江西省农函大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 ·办学理念 | 第16页 |
| ·历史沿革 | 第16页 |
| ·培训模式 | 第16-17页 |
| ·专业特色 | 第17页 |
| ·近几年江西省农函大发展规模 | 第17-18页 |
| ·江西省农函大在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过程中的优势 | 第18-20页 |
| ·外部因素优势分析 | 第18-19页 |
| ·内部因素优势分析 | 第19-20页 |
| ·江西省农函大在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过程中的劣势 | 第20-21页 |
| ·外部因素劣势分析 | 第20页 |
| ·内部因素劣势分析 | 第20-21页 |
| ·江西省农函大在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过程中的机遇 | 第21-22页 |
| ·外部因素机遇分析 | 第21页 |
| ·内部因素机遇分析 | 第21-22页 |
| ·江西省农函大在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过程中的威胁 | 第22-23页 |
| ·外部因素的威胁分析 | 第22页 |
| ·内部因素的威胁分析 | 第22-23页 |
| 4 国内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运行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3-30页 |
| ·国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3-26页 |
| ·国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组织的运作经验 | 第23-24页 |
| ·国外农民科技教育服务运作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6页 |
| ·国内省级农函大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6-30页 |
| ·山西省农函大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6-27页 |
| ·福建省农函大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7-28页 |
| ·云南省农函大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8-30页 |
| 5 江西省农函大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30-35页 |
| ·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广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 第30页 |
| ·加强组织领导,增加充实江西省农函大校委会成员组成单位 | 第30页 |
| ·以项目委托或合作等方式,承担各校委会成员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农民科技教育服务任务 | 第30页 |
| ·健全全省农函大培训网络,加强基层农函大管理 | 第30-31页 |
| ·健全农函大四级办学网络 | 第31页 |
| ·加强基层农函大管理 | 第31页 |
| ·建立检查评估体系和表彰激励机制 | 第31页 |
| ·健全教师资源库,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 第31-32页 |
| ·多种途径选聘兼职教师 | 第31-32页 |
| ·多种形式优化农函大师资队伍 | 第32页 |
| ·根据江西省省情,编写适合江西农业实际的先进性、操作性、实用性俱佳的农民科技培训教材 | 第32-33页 |
| ·多形式开发教材 | 第32页 |
| ·多层次开发教材 | 第32-33页 |
| ·创新科技教育服务模式,完善办学机制 | 第33-34页 |
| ·推行多层次办学模式 | 第33页 |
| ·发展远程教育 | 第33页 |
| ·建立教学实训基地 | 第33-34页 |
| ·建立学员跟踪服务工作机制 | 第34页 |
| ·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 | 第34-35页 |
| ·建立江西省农函大内部宣传机制 | 第34页 |
| ·加大外部传媒宣传力度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