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植物无融合生殖概述 | 第11-14页 |
| ·定义、类型与分布 | 第11页 |
| ·无融合生殖机制 | 第11-12页 |
| ·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 | 第12-13页 |
| ·无融合生殖的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分子标记技术在亲缘进化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14-15页 |
| ·SRAP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6页 |
|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苎麻属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中国苎麻属无融合生殖类群的体细胞核型分析 | 第19-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20页 |
| ·核型分析结果 | 第20-24页 |
| ·讨论 | 第24-25页 |
| ·染色体制片方法的讨论 | 第24页 |
| ·中国苎麻属六个无融合生殖在染色体水平上亲缘关系的探讨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中国苎麻属无融合生殖类群的胚囊发育模式 | 第25-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 ·酶解-整体染色透明技术 | 第26-27页 |
| ·胚囊发育观察结果 | 第27-34页 |
| ·讨论 | 第34-37页 |
| ·整体染色透明技术的探讨 | 第34-35页 |
| ·中国苎麻属六个无融合生殖种胚囊发育模式的比较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中国苎麻属无融合生殖类群的 SRAP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7-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SRAP 扩增结果 | 第39-41页 |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SRAP 分子标记的选用 | 第42-43页 |
| ·中国苎麻属六个无融合生殖种分子水平上亲缘关系的探讨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