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 引言 | 第8-12页 |
1 动脉导管未闭概况 | 第8页 |
2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策略探讨 | 第8-10页 |
·经典治疗策略 | 第8-9页 |
·预防性治疗策略 | 第9页 |
·早期干预策略 | 第9-10页 |
·其它的治疗策略 | 第10页 |
3 血清皮质醇水平与 PDA 发生的相关性 | 第10-11页 |
4 氢化可的松在早产儿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二、 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研究队列 | 第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试验分组 | 第12-13页 |
·样本量估计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路线 | 第13页 |
·药物干预动脉导管关闭方案 | 第13-14页 |
·血清皮质醇值的测定 | 第14页 |
·床边多功能心脏彩超机图像采集数据 | 第14-15页 |
·常规治疗及经典 PDA 治疗方案 | 第15页 |
·调查内容及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质量控制 | 第16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三、 结果 | 第17-30页 |
1 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 六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干预方案后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的比较 | 第18-22页 |
3 布洛芬早期干预对动脉导管关闭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4 六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干预方案后住院情况的比较 | 第23-24页 |
5 六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干预方案后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第24-26页 |
6 六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动脉导管关闭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30页 |
四、 讨论 | 第30-45页 |
1 早期干预策略下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的分析 | 第30-32页 |
2 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氢化可的松干预治疗与 PDA 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5页 |
3 氢化可的松、布洛芬干预动脉导管关闭的药物副作用评估 | 第35-39页 |
4 氢化可的松、布洛芬干预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住院情况及近期预后影响的评估 | 第39-45页 |
五、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综述 | 第5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