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四、"忏悔意识"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忏悔意识"在凯鲁亚克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 第16-28页 |
第一节 个体的坦白与自省 | 第16-21页 |
一、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对人生理想的忏悔 | 第17-19页 |
二、爱情与自由的抉择:对爱情婚姻的忏悔 | 第19-20页 |
三、追寻与虚无的悖论:对生活态度的忏悔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对社会"恶"的反思与批判 | 第21-28页 |
一、对金钱世界的忏悔 | 第22-24页 |
二、对社会杀戮本质的忏悔 | 第24-25页 |
三、对人性异化的忏悔 | 第25-26页 |
四、对文化荒原的忏悔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凯鲁亚克小说中忏悔意识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凯鲁亚克小说中忏悔意识形成的原因 | 第28-32页 |
一、作家的主体因素 | 第28-30页 |
二、西方忏悔文化语境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凯鲁亚克小说中忏悔意识的基本特征 | 第32-36页 |
一、无上帝倾听——本真的"忏悔" | 第33-34页 |
二、无上帝救赎——自赎的"忏悔"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凯鲁亚克小说中人物自赎之路和无法得救赎的原因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凯鲁亚克小说中人物的自赎之路 | 第36-41页 |
一、上路浪荡 | 第36-38页 |
二、向佛悟禅 | 第38-40页 |
三、亲近自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凯鲁亚克小说中人物最终无法实现救赎的原因 | 第41-45页 |
一、"在路上"和"回家"之间徘徊 | 第41-42页 |
二、"宗教"和"世俗"之间的矛盾 | 第42-43页 |
三、"东方禅宗"与"天主教"之间的博弈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