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34页 |
·菊三七属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 第10-17页 |
·药用价值 | 第11-12页 |
·化学成分 | 第12-15页 |
·药理作用 | 第15-17页 |
·植物药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萜类及其皂苷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醌类化合物 | 第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20-25页 |
·芪类化合物 | 第25页 |
·苯丙素类化合物 | 第25-26页 |
·香豆素类 | 第26-27页 |
·酚酸类化合物 | 第27-28页 |
·鞣质类 | 第28页 |
·其他类 | 第28-29页 |
·民族药木耳菜概述 | 第29-31页 |
·本草考证 | 第29页 |
·植物形态 | 第29-30页 |
·原植物鉴定 | 第30-31页 |
·资源概况与优势 | 第3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4页 |
第2章 民族药木耳菜的化学成分 | 第34-42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材料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脂溶性成分分析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42页 |
第3章 民族药木耳菜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42-54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2-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46页 |
·民族药木耳菜提取部位的制备 | 第43页 |
·溶液配制 | 第43-44页 |
·以PNPG为底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方法学实验 | 第44-45页 |
·民族药木耳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45-46页 |
·结果 | 第46-50页 |
·民族药木耳菜提取部位的制备 | 第46页 |
·以PNPG为底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方法学实验 | 第46-49页 |
·民族药木耳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第4章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对蔗糖负荷小鼠血糖的影响 | 第54-58页 |
·动物、药品、仪器与试剂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药物剂量的确定 | 第54页 |
·分组与给药 | 第54-55页 |
·连续灌胃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后蔗糖负荷小鼠血糖的测定 | 第55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5页 |
·结果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5章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组分的追踪和HPLC表征 | 第58-64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58-5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页 |
·材料 | 第58-59页 |
·方法 | 第59页 |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组分的追踪 | 第59页 |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组分的HPLC表征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62页 |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组分的追踪 | 第59-61页 |
·民族药木耳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组分的HPLC表征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