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结构刚度及地震震害的启示 | 第13-16页 |
3. 结构刚度不规则的定义与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4. 结构楼层层高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层高变化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弹性分析 | 第22-60页 |
1. 算例设计 | 第22-25页 |
·结构布置 | 第22-24页 |
·结构设计参数 | 第24页 |
·结构计算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2. 层高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25-45页 |
·结构周期 | 第25-26页 |
·结构楼层剪力及倾覆力矩 | 第26-29页 |
·结构变形 | 第29-31页 |
·结构竖向刚度的分布 | 第31-34页 |
·框架承担倾覆力矩、剪力及调整系数 | 第34-37页 |
·构件内力 | 第37-40页 |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 第40-45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0-42页 |
·楼层剪力及倾覆力矩 | 第42-44页 |
·层间位移角 | 第44-45页 |
3. 层高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初步讨论 | 第45-57页 |
·三种楼层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 第45-49页 |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冗余分析 | 第49-55页 |
·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冗余分析方法 | 第50-52页 |
·算例结构的构件承载力冗余分析 | 第52-55页 |
·结构刚度规则性的限值 | 第55-57页 |
4.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三章 层高变化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60-86页 |
1. 基于ABAQUS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 第60-65页 |
·本构关系 | 第60-63页 |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及规范曲线的修正 | 第60-63页 |
·钢筋本构关系 | 第63页 |
·构件模拟方法 | 第63-64页 |
·梁、柱构件 | 第63页 |
·剪力墙、连梁及楼板 | 第63-64页 |
·计算方法及地震输入 | 第64页 |
·结构阻尼 | 第64-65页 |
2. 算例设计 | 第65-66页 |
3. 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高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66-84页 |
·结构变形 | 第66-67页 |
·楼层剪力及倾覆力矩 | 第67-69页 |
·层高变化楼层的塑性耗能 | 第69-70页 |
·框架的剪力分担 | 第70-71页 |
·关键构件内力状态及破坏模式 | 第71-84页 |
·核心筒墙肢 | 第72-79页 |
·框架柱 | 第79-83页 |
·框架梁 | 第83-84页 |
4.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首层层高变化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86-136页 |
1.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86-95页 |
·模型材料及性能 | 第86-87页 |
·相似关系设计 | 第87-88页 |
·模型设计与加工 | 第88-95页 |
2. 试验方案 | 第95-102页 |
·配重方案 | 第95页 |
·测点布置 | 第95-97页 |
·地震输入及加载工况 | 第97-102页 |
3. 首层层高不同模型结构的对比试验 | 第102-133页 |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 第102-113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113-114页 |
·结构加速度响应 | 第114-118页 |
·结构楼层位移响应 | 第118-121页 |
·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 | 第121-130页 |
·结构扭转效应 | 第130-131页 |
·动应变响应 | 第131-133页 |
4. 小结 | 第133-136页 |
第五章 首层层高变化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的全过程数值仿真分析 | 第136-162页 |
1. 分析参数 | 第136-138页 |
·本构关系及参数 | 第136-137页 |
·构件模拟方法及配筋 | 第137页 |
·计算方法及地震输入 | 第137-138页 |
2. 计算结果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138-158页 |
·结构初始动力特性 | 第138-139页 |
·结构变形 | 第139-151页 |
·基底剪力响应 | 第151-152页 |
·结构损伤过程 | 第152-158页 |
3. 小结 | 第158-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2-165页 |
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162-164页 |
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7页 |
附录A:算例结构设计计算结果 | 第167-178页 |
附录B:弹性时程分析选波及计算结果 | 第178-197页 |
附录C:构件截面承载力分析程序HSection简介 | 第197-20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201-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