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磷酸盐功能材料概述 | 第12-14页 |
·磷酸盐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低热固相法合成磷酸盐材料 | 第13-14页 |
·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动力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 第16-21页 |
·非等温等转化率法 | 第16-19页 |
·活化能E_a的计算 | 第16-18页 |
·最佳机理函数g(a)的确定 | 第18-19页 |
·指前因子A的计算 | 第19页 |
·分布活化能模型 | 第19-20页 |
·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水合磷酸铜铵的合成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21-32页 |
·前言 | 第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实验部分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NH_4CuPO_4·H_2O的合成 | 第22页 |
·NH_4CuPO_4·H_2O的热分解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TG/DTG/DTA分析 | 第23-24页 |
·XRD分析 | 第24-25页 |
·FTIR分析 | 第25-26页 |
·SEM分析 | 第26-27页 |
·NH_4CuPO_4·H_2O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磷酸钴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 第32-48页 |
·前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2-33页 |
·LiCoPO_4前驱体的合成 | 第33页 |
·LiCoPO_4的合成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XRD分析 | 第34-35页 |
·TG分析 | 第35-36页 |
·FTIR分析 | 第36页 |
·SEM分析 | 第36-37页 |
·LiCoPO_4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37-43页 |
·LiCoPO_4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磷酸镍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 第48-63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LiNiPO_4前驱体的合成 | 第49页 |
·LiNiPO_4的合成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XRD分析 | 第50-51页 |
·TG分析 | 第51-52页 |
·FTIR分析 | 第52页 |
·SEM分析 | 第52-53页 |
·LiNiPO_4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53-58页 |
·LiNiPO_4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附录1.等温法(线性方程法)确定最佳机理函数所用的三十一个机理函数 | 第72-73页 |
附录2.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比较法所用的三十六个机理函数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