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回顾 | 第15-17页 |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回顾 | 第17-19页 |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粮食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概念与构成 | 第20-22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2-23页 |
·粮食产业集群是传统的产业集群 | 第22页 |
·农户是粮食产业集群的基础 | 第22页 |
·集群的地域性比较强 | 第22-23页 |
·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 第23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 第23-31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24-25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 | 第25-28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繁荣阶段 | 第28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稳定阶段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31-46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31-36页 |
·生产要素 | 第31-34页 |
·需求条件 | 第34-35页 |
·机遇 | 第35-36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的现状 | 第36-41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的现状概述 | 第36-38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计量分析 | 第38-41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粮食产业集群的发育程度较低 | 第41-42页 |
·粮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的关联程度较差 | 第42页 |
·粮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 第42-43页 |
·粮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品牌战略不明确 | 第43页 |
·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模式与基本途径 | 第46-53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 | 第46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 第47-51页 |
·合作组织带动型 | 第48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 | 第48-49页 |
·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型 | 第49-50页 |
·高科技产业带动型 | 第50-51页 |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途径 | 第51-53页 |
·以郑州等中心城市为依托来加快粮食产业集群升级 | 第51页 |
·以专业市场为平台来促进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51-52页 |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来提高粮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 第53-59页 |
·粮食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促进政策 | 第53-54页 |
·促进初级要素结构的升级并培育高级要素的形成 | 第53-54页 |
·提高技术创新和粮食产业组织之间的协调程度 | 第54页 |
·加快相关制度建设来完善公共服务 | 第54页 |
·粮食产业集群内部协同促进政策 | 第54-56页 |
·顺应市场需求并以竞争促进合作 | 第55页 |
·促进专业化分工以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协调程度 | 第55页 |
·搭建对话平台以完善集群内部的创新机制 | 第55-56页 |
·粮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促进政策 | 第56-59页 |
·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56-57页 |
·发展区域市场以加强集群和区域经济的联系 | 第57页 |
·深入分析集群风险并构建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