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前言 | 第12页 |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2-14页 |
·燃料电池的发展 | 第13-14页 |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4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14-16页 |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材料 | 第16-17页 |
·磷灰石型硅酸镧固体电解质 | 第17-19页 |
·硅酸镧固体电解质的结构 | 第17页 |
·硅酸镧固体电解质的电导机理 | 第17-19页 |
·磷灰石型硅酸镧的掺杂 | 第19-21页 |
·镧(La)位掺杂 | 第20页 |
·硅(Si)位掺杂 | 第20页 |
·镧(La)位和硅(Si)位的共掺杂 | 第20-21页 |
·氧(O)位掺杂 | 第21页 |
·磷灰石型硅酸镧的制备 | 第21-22页 |
·固相法 | 第21-22页 |
·湿化学法 | 第22页 |
·微波等离子体掺杂技术 | 第22-2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选题依据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凝胶燃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 LSON 固体电解质粉体 | 第26-46页 |
·前言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35页 |
·凝胶燃烧法制备 LSO 粉体 | 第26-31页 |
·微波等离子法氮掺杂 LSO 粉体 | 第31-34页 |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LSON 的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LSON 的元素分析 | 第36-40页 |
·LSON 的价态与键能分析 | 第40-43页 |
·LSON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LSON 氮杂结构的 FT-IR 和 Raman 光谱研究 | 第46-60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46页 |
·实验方案 | 第46页 |
·光谱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硅酸盐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 第47-49页 |
·磷灰石型硅酸镧的红外光谱特征 | 第49-50页 |
·LSON 的 FT-IR 光谱研究 | 第50-51页 |
·LSON 的 Raman 光谱研究 | 第51-53页 |
·氮元素掺杂对磷灰石型硅酸镧结构影响 | 第53-57页 |
·微波等离子体氮掺杂工艺对掺杂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LSON 的烧结及其电导性能研究 | 第60-78页 |
·前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5页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60-61页 |
·LSON 烧结体制备流程 | 第61-62页 |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62-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6页 |
·LSON 烧结体的物相分析 | 第65-66页 |
·LSON 烧结体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不同烧结时间对 LSON 烧结体线收缩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烧结时间对 LSON 烧结体致密化的影响 | 第68-70页 |
·LSON 烧结体的电导率分析 | 第70-72页 |
·不同氮掺杂量对 LSON 烧结体的电性能影响 | 第72-74页 |
·La_(9.33)(SiO_4)_6[O_((4-3x)/2)N_X]的电导增强机理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