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项目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项目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关于贫困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关于扶贫的战略拓展研究 | 第12页 |
·国内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扶贫开发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平衡发展理论 | 第15页 |
·梯度推进理论 | 第15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3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实施扶贫开发的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泰兴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况 | 第18-20页 |
·经济发展要素集聚在西部沿江地区 | 第18-19页 |
·十年扶贫开发使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 | 第19-20页 |
·黄桥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老区经济实力亟待大幅提升 | 第20页 |
·老区城镇化水平亟待大幅提高 | 第20页 |
·老区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0-21页 |
·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21页 |
·影响和制约黄桥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1-26页 |
·地理位置因素 | 第21-22页 |
·自然资源因素 | 第22-23页 |
·历史发展因素 | 第23-24页 |
·基础设施因素 | 第24页 |
·教育文化因素 | 第24-26页 |
4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价 | 第26-33页 |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 | 第26-31页 |
·城镇化扶贫开发 | 第26-27页 |
·工业化扶贫开发 | 第27页 |
·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 | 第27-29页 |
·其他扶贫开发措施 | 第29-31页 |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价 | 第31-33页 |
·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量还不够大 | 第31页 |
·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项目布点过于集中 | 第31-32页 |
·老区高效规模农业的产出和规模都不算大 | 第32页 |
·各项政策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暴露问题与不足 | 第32-33页 |
5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缺少系统的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 | 第33页 |
·政府出台的普惠政策力度不大 | 第33页 |
·资源国有化政策影响老区扶贫 | 第33-34页 |
·缺少容载社会扶贫资源的平台 | 第34页 |
·缺少系统稳定的扶贫长效机制 | 第34页 |
·泰兴市政府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4-35页 |
·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没有作系统分析 | 第35页 |
·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 第35-36页 |
6 泰兴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对黄桥老区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36-48页 |
·实行规划引领 | 第36页 |
·实施老区优先 | 第36-37页 |
·推进东西联动 | 第37-40页 |
·东西联动优势条件分析 | 第37-40页 |
·东西联动主要内容建议 | 第40页 |
·改善基础设施 | 第40-41页 |
·培育特色产业 | 第41页 |
·实施项目扶贫 | 第41-42页 |
·扩大志愿者队伍 | 第42页 |
·强化文化科技扶贫 | 第42-43页 |
·保障扶贫开发资金 | 第43-44页 |
·建立扶贫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 第43页 |
·制定财政支持老区发展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3-44页 |
·制定老区发展基金制度 | 第44页 |
·制定老区国有资源开发补偿制度 | 第44页 |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 第44-48页 |
·制定完善的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 | 第45页 |
·强化党建保障工作机制 | 第45页 |
·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 | 第45-46页 |
·建立老区扶贫科学测评机制 | 第46页 |
·建立老区扶贫奖惩激励机制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