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证交所自律监管的法律特征及现状分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自律监管的法律特征 | 第10-14页 |
一、 自律监管的法律内涵 | 第10-12页 |
二、 自律监管的合同基础及其属性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自律监管的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我国证交所自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一、 证监会权力过泛 | 第15-16页 |
二、 自律监管偏废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证交所公司化对自律监管的影响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我国证交所的组织形态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我国证交所“会员制”的弊端及公司化动因 | 第19-22页 |
一、 我国证交所“会员制”的弊端 -以上海证交所为例 | 第19-21页 |
二、 什么推动公司化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公司化对自律监管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一、 公司化后商业目的与自律监管的利益冲突 | 第22-23页 |
二、 公司化后公共利益与自律监管的利益冲突 | 第23-24页 |
三、 证交所自我上市与自律监管的利益冲突 | 第24页 |
第四节 自律监管的去留 | 第24-26页 |
第五节 我国证交所公司化及自律监管改革的法律基础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证交所自律监管改革的模式选择 | 第27-32页 |
第一节 海外证交所自律监管改革模式 | 第27-30页 |
一、 自律监管不变模式 | 第27-29页 |
二、 自律监管“外包”模式 | 第29页 |
三、 自律监管转移模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海外证交所自律监管改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合理选择我国证交所自律监管模式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证交所公司化自律监管的法律重组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明晰产权及自律监管的法律地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合理协调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重组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完善交易所惩罚机制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完善司法介入制度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