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越南丁陈时期各朝简介及佛教流派概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丁朝、前黎简介及佛教流派概述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李朝、陈朝简介及佛教概况 | 第18-21页 |
第三节 丁陈时期主流佛教的两个主要特征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越南丁陈时期“佛教——法律文化”的主要表现 | 第24-46页 |
第一节 僧官制度——僧人参政 | 第25-28页 |
第二节 科举制度——试三教 | 第28-31页 |
第三节 经济制度——寺院经济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国王诏令 | 第33-39页 |
一、度民为僧 | 第34-36页 |
二、佛会大赦 | 第36-39页 |
第五节 王位继承——内禅制 | 第39-43页 |
第六节 “王权佛授”思想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形成丁陈时期“佛教——法律文化”的原因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宏观原因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微观原因 | 第48-55页 |
一、佛教理论的特点 | 第48-49页 |
二、不同思想的博弈与其代表阶层的角力 | 第49-50页 |
三、教权与王权的冲突 | 第50-55页 |
第四章 比较视野下的丁陈时期“佛教——法律文化” | 第55-66页 |
第一节 与陈朝之后诸朝“佛教——法律文化”的纵向比较 | 第55-58页 |
第二节 与大理国和蒲甘王朝“佛教——法律文化”的横向比较 | 第58-6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5-66页 |
余论 | 第66-68页 |
附录一 | 第68-69页 |
附录二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