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引言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6页 |
·地震动随机过程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 第9-10页 |
·结构恢复力模型 | 第10页 |
·结构损伤模型 | 第10-15页 |
·非线性分析程序简介 | 第15页 |
·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恢复力模型 | 第17-29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钢筋混凝土完好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 第19-21页 |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值的计算 | 第21-25页 |
·钢筋混凝土双轴损伤构件恢复力骨架曲线的建立方法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振动台试验 | 第29-40页 |
·导言 | 第29页 |
·试验模型 | 第29-30页 |
·动力相似关系 | 第30-32页 |
·测点布置 | 第32页 |
·荷载工况 | 第32-34页 |
·模型的自振频率 | 第34-35页 |
·模型的响应 | 第35-38页 |
·试验现象及结论 | 第38-40页 |
·试验现象 | 第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0-53页 |
·引言-三维弹塑性分析程序CANNY简介 | 第40-45页 |
·结构计算程序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概要 | 第40-42页 |
·结构模型和单元模型 | 第42-45页 |
·恢复力特性模型 | 第45页 |
·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5-52页 |
·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自振频率的对比 | 第46-47页 |
·地震波输入下模型计算加速度值和试验加速度值对比 | 第47-51页 |
·地震波输入下构件计算损伤值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地震累积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53-58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地震损伤模型 | 第54-55页 |
·构件损伤模型 | 第54页 |
·层损伤模型 | 第54-55页 |
·结构整体损伤模型 | 第55页 |
·震害等级与损伤指数范围 | 第55-56页 |
·地震损伤性能目标 | 第56-57页 |
·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方法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