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6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5-20页 |
| ·中国奶业是长盛不衰的产业 | 第15-17页 |
| ·奶牛养殖业是奶业发展的基础 | 第17-19页 |
| ·奶牛养殖模式成为今后奶业发展的关键 | 第19-20页 |
|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20-22页 |
| ·中国奶业发展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 ·对中国奶牛养殖业及生鲜乳生产问题的研究 | 第21页 |
| ·关于奶牛养殖模式的研究 | 第21页 |
| ·关于生鲜乳生产效率的研究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3-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5-2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页 |
|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6页 |
| ·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 ·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 ·奶业经济理论 | 第27-28页 |
| ·农业发展模式理论 | 第28页 |
|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8-30页 |
| ·中国目前奶牛养殖模式的分类 | 第30-36页 |
| ·散养模式 | 第30-31页 |
| ·养殖小区模式 | 第31-33页 |
| ·规模养殖模式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的历史变迁 | 第36-62页 |
|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36-50页 |
|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散养奶牛迅速发展(1949-1957 年) | 第36-38页 |
| ·实行奶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合营,国营奶牛场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24(1958-1978 年) | 第38-41页 |
| ·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多种奶牛养殖模式全面发展(1978-1999 年)27 | 第41-45页 |
| ·新世纪以来,个体散养向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转变(2000 以后) | 第45-46页 |
| ·不同时期奶牛养殖模式特点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 ·乳制品加工和消费的发展变化对奶牛养殖模式的影响 | 第50-62页 |
| ·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变化特点 | 第50-56页 |
| ·乳品消费趋势变化特点 | 第56-57页 |
| ·乳品加工及消费的发展变化对奶牛养殖模式的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 第四章 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62-82页 |
| ·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模式及分类 | 第62-77页 |
| ·美国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62-65页 |
| ·新西兰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65-70页 |
| ·荷兰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70-72页 |
| ·日本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72-75页 |
| ·印度模式及特点分析 | 第75-77页 |
| ·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业模式的共同特点和启示 | 第77-82页 |
| ·因地制宜发展本国奶牛养殖业 | 第77-78页 |
|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和发达的奶业合作组织实现了行业效益的最大化 | 第78页 |
| ·培育和扩大乳制品消费人群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源动力 | 第78-80页 |
| ·政府对奶牛养殖业发展高度重视,采取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 | 第80-81页 |
| ·健全的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河南省奶牛养殖模式案例分析 | 第82-90页 |
| ·河南省奶牛养殖模式研究分析 | 第82-87页 |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82-83页 |
| ·三种不同模式饲养管理比较分析 | 第83-85页 |
| ·不同养殖模式牛奶综合效益分析 | 第85-87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87-90页 |
| ·散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7-88页 |
| ·小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8页 |
| ·规模养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8-90页 |
| 第六章 中国不同养殖模式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 第90-10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90页 |
| ·研究假说 | 第9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0-92页 |
| ·SFA 模型简介 | 第90-92页 |
| ·SFA 实际应用 | 第92页 |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92-94页 |
| ·实证模型设定 | 第94-96页 |
| ·技术效率 | 第94-95页 |
| ·估计方法 | 第95-96页 |
| ·不同模式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96-97页 |
| ·不同模式技术效率的计量分析 | 第97-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七章 提高我国奶牛养殖业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 第101-103页 |
| ·推动散养和小区饲养模式向规模养殖转变 | 第101页 |
| ·开发利用优质饲草,推进种草养牛模式 | 第101-102页 |
| ·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奶畜品种多元化 | 第102-103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 ·奶牛养殖模式的历史发展变化特点 | 第103页 |
| ·国际奶业发达国家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 第103页 |
| ·中国规模养殖、养殖小区、散户 3 种养殖模式案例分析结论 | 第103-104页 |
| ·我国不同养殖模式技术效率分析主要结论 | 第104页 |
| ·推进我国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三个建议 | 第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 附录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