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关于财富问题的思考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一、选题的来源与理论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第8-9页 |
| 三、研究文献与方法 | 第9页 |
| 四、章节安排与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1 佛教典籍中对财富的定义和分类 | 第10-13页 |
| ·财富的定义 | 第10页 |
| ·财富的分类 | 第10-13页 |
| ·有形财富 | 第10-11页 |
| ·无形精神财富 | 第11-13页 |
| 2 如法如理追求财富 | 第13-22页 |
| ·出生富贵与贫贱的因果 | 第13-18页 |
| ·出身富贵的原因 | 第13-16页 |
| ·出身贫贱之因 | 第16-18页 |
| ·获得财富的方法 | 第18-22页 |
| ·前世与今生的福德 | 第18-19页 |
| ·今世的努力:正命谋生 | 第19-22页 |
| 3 佛教典籍中对财富的消长与运用的思考 | 第22-33页 |
| ·财富的增长 | 第22-23页 |
| ·佛教典籍中对亲近善知识的思考 | 第22页 |
| ·远离恶友 | 第22-23页 |
| ·持戒 | 第23页 |
| ·印度人对财富销散的理念 | 第23-27页 |
| ·布施的动机决定福报的多少 | 第24页 |
| ·耗费钱财的习性 | 第24-26页 |
| ·犯戒 | 第26-27页 |
| ·财富的运用 | 第27-33页 |
| ·合理的分配财富 | 第27-28页 |
| ·中道的运用财富 | 第28-33页 |
| 4 佛教破辩种种非智的财富观 | 第33-35页 |
| ·财富与因果 | 第33页 |
| ·财富与中道 | 第33-35页 |
| 5 法财的修行 | 第35-41页 |
| ·在家众戒律 | 第35-36页 |
| ·出家人戒律 | 第36-37页 |
| ·果位 | 第37-39页 |
| ·物质财富的获取与法财修行是否对立 | 第39-41页 |
| 6 僧侣对待财富的态度 | 第41-47页 |
| ·僧侣的含义 | 第41页 |
| ·佛制对于僧人的财富的规定 | 第41-43页 |
| ·律藏中关于僧人财物的规定 | 第42页 |
| ·其他经典有关僧人财物的规定 | 第42-43页 |
| ·戒律中对于僧人犯戒的处罚 | 第43页 |
| ·佛制对于寺院僧团财物的规定 | 第43-47页 |
| ·如法求财 | 第44页 |
| ·财物的分配 | 第44-45页 |
| ·财物的使用 | 第45-47页 |
| 7 佛教经济学思想的思考 | 第47-53页 |
| ·佛教经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47页 |
| ·佛教经济学 | 第47-53页 |
| ·佛教朴素经济学 | 第47-51页 |
| ·佛教自利、利他和同利思想与经济学 | 第51-53页 |
| 8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