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绿色环境税体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1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不足之处 | 第23页 |
·研究目标、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23-28页 |
2 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模型 | 第28-66页 |
·环境税及内涵 | 第28-33页 |
·环境税与环境收费 | 第28页 |
·环境税、生态税与绿色税 | 第28-29页 |
·环境税与现存各类税、费之关系 | 第29-32页 |
·环境经济政策的内涵 | 第32-33页 |
·环境税收的理论基础 | 第33-48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33-34页 |
·生态资本理论 | 第34-35页 |
·要素替代理论 | 第35-36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36-46页 |
·双重红利理论 | 第46-47页 |
·新古典投资理论 | 第47-48页 |
·环境税收的理论模型 | 第48-53页 |
·环境税收的几何模型 | 第48-51页 |
·环境税收的数理模型 | 第51-53页 |
·环境税和其他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对比分析 | 第53-66页 |
·环境税与行政管制的比较 | 第53-56页 |
·环境税与排污收费制度比较 | 第56-58页 |
·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比较 | 第58-60页 |
·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 | 第60-66页 |
3 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66-72页 |
·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必要性 | 第66-69页 |
·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可行性 | 第69-72页 |
4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影响 | 第72-106页 |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发展历史 | 第72-90页 |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 | 第72页 |
·改革开放到1994年税制改革前 | 第72-73页 |
·1994年税制改革到如今 | 第73页 |
·对国家税收体制中的环境税收作用的历史性认识 | 第73-75页 |
·对国家税收理论中环境税收作用的时代性认识 | 第75-78页 |
·中国现行环境税的实证分析 | 第78-90页 |
·环境税对经济的具体影响分析 | 第90-106页 |
·效率角度下的环境税 | 第90-96页 |
·环境税应该公平实施 | 第96-99页 |
·与就业密切相关的环境税 | 第99-104页 |
·环境税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5 我国环境税费制度现状、问题及分析 | 第106-124页 |
·我国环境税税种现状及问题 | 第106-111页 |
·资源税 | 第106-107页 |
·消费税 | 第107-108页 |
·增值税 | 第108-109页 |
·企业所得税 | 第109-110页 |
·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 | 第110-111页 |
·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111页 |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现状 | 第111-117页 |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概述 | 第111-115页 |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缺陷 | 第115-117页 |
·我国环境税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7-124页 |
·与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关 | 第118-119页 |
·与经济体制有关 | 第119页 |
·与各经济主体的态度有关 | 第119-120页 |
·与政府监管和信息获取能力有关 | 第120页 |
·与地方政府有关 | 第120-121页 |
·与信息支持能力和监管能力有关 | 第121页 |
·与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有关 | 第121-124页 |
6 国外环境税收实践及特点 | 第124-140页 |
·国外主要绿色税种介绍 | 第124-127页 |
·大气污染税 | 第124-125页 |
·水污染税 | 第125页 |
·噪音税 | 第125-126页 |
·垃圾税 | 第126页 |
·农药、化肥税 | 第126页 |
·其他与化境有关税收 | 第126-127页 |
·国外环境税收的特点 | 第127-130页 |
·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税收的关系 | 第127页 |
·选择适合国情的改革模式 | 第127-128页 |
·以资源税为主体的多种税种 | 第128页 |
·积极推行税收中性政策 | 第128页 |
·全方位“绿化”税种 | 第128-129页 |
·重视税率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 第129页 |
·绿色税收手段与其它经济手段相互结合 | 第129-130页 |
·加强宣传,强化征管 | 第130页 |
·国外环境税制度对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启示 | 第130-140页 |
·关于环境税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 第130-132页 |
·关于环境税税制的设置问题 | 第132-135页 |
·实施环境税工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135-140页 |
7 关于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构想与建议 | 第140-162页 |
·我国环境税制的构建原则、思路与体系结构 | 第140-149页 |
·我国环境税收体系构建原则 | 第140-148页 |
·构建思路 | 第148-149页 |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体系构建 | 第149-162页 |
·改革资源税制 | 第149-152页 |
·开征能源税 | 第152-155页 |
·调整消费税 | 第155-156页 |
·开征污染税 | 第156-162页 |
8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政策配合 | 第162-186页 |
·建立和完善绿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 第162-169页 |
·绿色经济立法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162-164页 |
·制定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绿色经济法》 | 第164-166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66-169页 |
·创新绿色经济融资政策手段 | 第169-178页 |
·发行绿色经济专项公债 | 第169-174页 |
·建立绿色经济专项基金 | 第174-175页 |
·发行环保彩票 | 第175-178页 |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 第178-186页 |
·绿色核算对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178-180页 |
·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核算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 第180-181页 |
·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核算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 第181-186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86-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196-198页 |
后记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