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引言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8页 |
·本文特色及创新点 | 第8-9页 |
·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 | 第9-10页 |
·研究区气候水文概况 | 第10-12页 |
·研究区气候条件 | 第10-11页 |
·研究区水文条件 | 第11-12页 |
·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 第12页 |
·研究区地下水动态 | 第12页 |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12-14页 |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15-20页 |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 第16-17页 |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17-20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20-40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20-21页 |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21-27页 |
·地下水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模拟范围与边界条件处理 | 第22页 |
·模拟流场及初始条件 | 第22页 |
·模拟软件选择及模拟区网格剖分 | 第22-27页 |
·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 | 第28-40页 |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第28页 |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第28-29页 |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 第29-40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 | 第40-48页 |
·源头控制措施 | 第40页 |
·分区控制措施 | 第40-44页 |
·污染防治区划分 | 第40-41页 |
·分区防渗措施 | 第41-44页 |
·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 | 第44-46页 |
·地下水监测计划 | 第44页 |
·地下水监测原则 | 第44页 |
·监测井布置 | 第44-45页 |
·监测数据管理 | 第45-46页 |
·应急治理措施 | 第46-48页 |
·风险应急预案 | 第46页 |
·治理措施 | 第46-47页 |
·相关建议措施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 第48页 |
·地下水现状质量 | 第48页 |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