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2章 环境权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7页 |
·环境权的起源 | 第11-15页 |
·环境权的产生 | 第11-12页 |
·环境权的性质 | 第12-14页 |
·环境权的权属体系 | 第14-15页 |
·环境权的发展 | 第15-17页 |
第3章 环境权法律救济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 第17-20页 |
·环境权救济的必要性 | 第17页 |
·环境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建立 | 第17-18页 |
·环境权救济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第4章 环境权法律救济具体制度分析 | 第20-30页 |
·环境权法律救济行政制度分析 | 第20-22页 |
·环境规划与其原则 | 第20-22页 |
·环境执法的偏与正 | 第22页 |
·环境权法律救济市场制度分析 | 第22-25页 |
·排污权交易的概念与产生基础 | 第22页 |
·排污权交易的主体 | 第22-23页 |
·排污权交易客体 | 第23-24页 |
·排污权交易的特征 | 第24页 |
·排污权交易的价值理念 | 第24-25页 |
·环境权法律救济民事制度分析 | 第25-27页 |
·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必要性 | 第25-26页 |
·环境损害救济制度赔偿模式 | 第26页 |
·环境损害救济的团体诉讼 | 第26页 |
·赔偿范围论断不易缺失之克服——强制责任保险制之采用 | 第26-27页 |
·环境权法律救济的刑事制度分析 | 第27-30页 |
·环境犯罪之界定 | 第27-28页 |
·环境犯罪的特点 | 第28-29页 |
·环境犯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