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治玉技术史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提出选题 | 第9-10页 |
| ·关于研究对象的释义 | 第10-12页 |
| ·本文述及的“玉”的定义 | 第10-12页 |
| ·本文所述及的“北京地区”的地域界定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2. 北京地区治玉业的历史演进 | 第14-23页 |
| ·元——北京治玉业的发端期 | 第14-16页 |
| ·元代北京治玉概况 | 第14-15页 |
| ·邱处机与北京治玉业 | 第15-16页 |
| ·明清——北京治玉业的发展期 | 第16-21页 |
| ·明清治玉情况综述 | 第16-18页 |
| ·规范的皇家组织管理机制 | 第18-19页 |
| ·明代宫廷玉作及玉匠 | 第18页 |
| ·清代宫廷玉作及玉匠 | 第18-19页 |
| ·发达的民间流通贸易机制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3 明、清两代北京治玉业使用玉料分析 | 第23-37页 |
| ·北京地区现存明、清玉器的种类划分 | 第23-29页 |
| ·北京地区明代玉器分类 | 第23-26页 |
| ·礼仪用玉 | 第23-24页 |
| ·装饰用玉 | 第24-25页 |
| ·日常生活用玉 | 第25-26页 |
| ·北京地区清代玉器分类 | 第26-29页 |
| ·礼仪用玉 | 第26-27页 |
| ·装饰用玉 | 第27-28页 |
| ·日常生活用玉 | 第28-29页 |
| ·明、清两代北京治玉业玉料使用情况 | 第29-35页 |
| ·明代北京治玉业玉料使用情况 | 第29-33页 |
| ·玉料来源及采制技术 | 第29-32页 |
| ·北京现存明代玉器玉料分析 | 第32-33页 |
| ·清代北京治玉业玉料使用情况 | 第33-35页 |
| ·玉料来源及采制技术 | 第33-34页 |
| ·北京现存清代玉器玉料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4. 明、清两代北京地区治玉工艺 | 第37-49页 |
| ·明、清两代北京地区主要治玉工具 | 第37-42页 |
| ·明《天工开物》中的“琢玉机” | 第37-39页 |
| ·清《玉作图说》中的治玉工具 | 第39-42页 |
| ·明代治玉工艺的技术创新 | 第42-45页 |
| ·金玉珠宝复合工艺 | 第42-43页 |
| ·多层镂雕技术 | 第43-44页 |
| ·明代文人画对玉器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清代治玉工艺的技术创新 | 第45-48页 |
| ·“玉山子”的琢制技术 | 第45-46页 |
| ·痕都斯坦玉与西番作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北京地区明清玉器的文化特征 | 第49-51页 |
| ·和谐礼制的体现 | 第49页 |
| ·世俗文化的张力 | 第49-51页 |
| 6. 结论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图片说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