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三相逆变系统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微电网控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9-11页 |
·微电网现实应用价值 | 第9-10页 |
·微电源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微电网仿真软件 | 第10-11页 |
·国外微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微网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微电网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微电网的运营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微电网政策 | 第14-15页 |
·微电网控制的研究现状及难点 | 第15-17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逆变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19-31页 |
·微电网控制对象分析及建模方法介绍 | 第19-21页 |
·微电网控制对象 | 第19页 |
·坐标变换方法 | 第19-21页 |
·逆变系统 | 第21-25页 |
·三相逆变器选用概述 | 第21页 |
·并网滤波效果分析 | 第21-23页 |
·三相 VSI 的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三相锁相环(PLL)数学模块 | 第25-29页 |
·传统软件锁相环结构 | 第26-27页 |
·加滤波器的锁相环结构 | 第27-29页 |
·其余模块 | 第29-31页 |
第3章 传统微网控制方法 | 第31-42页 |
·恒功率控制 | 第31-35页 |
·恒功率控制功能 | 第31页 |
·恒功率控制的原理及建模过程 | 第31-33页 |
·仿真模型及结果 | 第33-35页 |
·微电网的下垂控制 | 第35-41页 |
·下垂控制思想 | 第36页 |
·并网输出功率 | 第36-37页 |
·阻感对下垂控制的影响 | 第37-38页 |
·电感对下垂控制的影响 | 第37-38页 |
·电阻对下垂控制的影响 | 第38页 |
·通用下垂计算 | 第38-39页 |
·下垂系统建模及仿真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反馈线性化控制 | 第42-49页 |
·传统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反馈线性化技术简介 | 第42-45页 |
·名词释义 | 第43页 |
·线性化多输入输出系统 | 第43-45页 |
·三相逆变器的反馈线性化控制 | 第45-47页 |
·控制目标 | 第45页 |
·LCL 设计控制 | 第45-47页 |
·系统仿真框图及结果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微网三相逆变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 第49-56页 |
·自抗扰技术简介 | 第49-50页 |
·控制原理 | 第50-52页 |
·跟踪微分器(TD) | 第50-51页 |
·状态扩张观测器(ESO) | 第51页 |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NLSEF) | 第51-52页 |
·L 型三相逆变系统的 ADRC 设计 | 第52-55页 |
·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2-54页 |
·仿真结果及模型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微网保护 | 第56-64页 |
·微电网中变压器及微源的接线方式 | 第56-60页 |
·接地方法 | 第56-59页 |
·电气设备的接地规范 | 第59-60页 |
·微网继保方案选择 | 第60-63页 |
·孤网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 第60-61页 |
·微网的方向电流保护 | 第61-62页 |
·微电源的三段式距离保护 | 第62-63页 |
·微源并网的纵联保护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