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质背景生境下两种优势植物凋落叶分解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页 |
·凋落物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凋落物分解过程对岩溶区物质循环的意义 | 第11页 |
·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国外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岩溶区关于凋落物分解研究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凋落物分解过程 | 第14页 |
·凋落物分解主要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凋落物本身质地因素 | 第15页 |
·生物因素 | 第15页 |
·凋落物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凋落物分解网袋法 | 第16页 |
·缩微试验法 | 第16页 |
·小容器法 | 第16页 |
·同位素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元素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1-41页 |
·凋落叶失重率的变化 | 第21-24页 |
·凋落叶失重率 | 第21-22页 |
·凋落叶分解速率模型 | 第22-24页 |
·凋落叶的初始养分含量 | 第24-26页 |
·凋落叶初始元素含量 | 第24-25页 |
·初始元素含量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25-26页 |
·凋落叶养分含量变化 | 第26-30页 |
·C元素含量变化 | 第26页 |
·N元素含量变化 | 第26页 |
·P元素含量变化 | 第26-27页 |
·K元素含量变化 | 第27页 |
·其他元素含量变化 | 第27页 |
·木质素含量变化 | 第27-30页 |
·凋落叶养分释放规律 | 第30-33页 |
·C元素释放规律 | 第30页 |
·N元素释放规律 | 第30页 |
·P元素释放规律 | 第30页 |
·K元素释放规律 | 第30-31页 |
·其他元素释放规律 | 第31-33页 |
·凋落叶热值和灰分含量变化 | 第33-35页 |
·热值含量变化 | 第33-34页 |
·灰分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凋落叶分解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8页 |
·失重率与各元素释放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失重率与各个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失重率与C、N、P元素比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失重率与灰分和热值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凋落叶分解对土壤的影响 | 第38-41页 |
·土壤pH值 | 第38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38页 |
·土壤温度 | 第38页 |
·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 | 第38-39页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 | 第39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39-4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1-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