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X区域储层预测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课题来源及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 ·构造解释 | 第13页 |
| ·BZ-X 区域储层综合预测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认识及成果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及勘探历程 | 第17-20页 |
|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页 |
|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 ·勘探历程及现状 | 第18-20页 |
| 第3章 BZ-X 地区地震资料解释 | 第20-28页 |
| ·蚂蚁追踪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工作流程 | 第21-25页 |
| ·相干体技术及其应用 | 第25-28页 |
| 第4章 BZ-X 区域构造解释及成图 | 第28-38页 |
| ·地层划分 | 第28-30页 |
| ·地层划分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BZ-X 地区地层层位划分 | 第29-30页 |
| ·BZ-X 区域地震反射层位的标定 | 第30-33页 |
| ·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第31-32页 |
| ·建立基干测线网 | 第32页 |
| ·主要目的层的波组特征 | 第32-33页 |
| ·地震剖面对比解释 | 第33页 |
| ·解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作等 t0 图,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 | 第34-35页 |
| ·BZ-X 地区构造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 第5章 BZ-X 区域储层综合预测 | 第38-47页 |
| ·层位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38-39页 |
| ·叠后地震资料反演 | 第39-47页 |
| ·波阻抗反演 | 第40-43页 |
| ·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的应用 | 第43-45页 |
| ·叠后孔隙度反演 | 第45-47页 |
| 第6章 油气藏评价 | 第47-56页 |
|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 第47-49页 |
| ·油气源规模 | 第47-48页 |
| ·生储盖组合和油气传输条件 | 第48-49页 |
| ·圈闭条件 | 第49页 |
| ·BZ-X 区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 第49-56页 |
| ·主要目的层储盖组合及沉积相研究 | 第50-52页 |
| ·圈闭面积与形态分析 | 第52-54页 |
|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