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0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硅基材料的电化学反应 | 第14-20页 |
·高温下硅基材料和金属锂的电化学反应 | 第15-16页 |
·室温下硅基材料和金属锂的电化学反应 | 第16-20页 |
·硅基负极材料 | 第20-21页 |
·硅基材料体系的改性 | 第21-26页 |
·硅基负极材料的纳米化 | 第22-23页 |
·硅基负极材料的复合化 | 第23-25页 |
·硅基负极材料的薄膜化 | 第25-26页 |
·硅基负极材料的合金化 | 第26页 |
·硅基材料的电极制备方法 | 第26-28页 |
·粘结剂和导电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电极结构的优化 | 第27-28页 |
·硅基材料的电池应用 | 第28页 |
·控制电压窗口 | 第28页 |
·电解液的选择 | 第2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8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实验原料及主要设备 | 第30页 |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0页 |
·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30-34页 |
·材料的物性表征 | 第30-31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1-34页 |
3 微米硅粉体电化学性能的表征及失效机理研究 | 第34-49页 |
·引言 | 第34页 |
·微米硅粉体的物性表征 | 第34-36页 |
·微米硅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微米硅粉体的表貌分析 | 第35-36页 |
·微米硅粉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36-40页 |
·微米硅粉体电极的循环性能 | 第36-37页 |
·微水硅粉体电极的嵌脱锂行为 | 第37-40页 |
·循环过程中微米硅颗粒的组成和结构变化 | 第40-42页 |
·循环过程中微米硅电极的结构变化 | 第42-45页 |
·微米硅粉体电极的失效机理 | 第45-47页 |
·微米硅粉体电化学性能的讨论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纳米硅粉体电化学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研究 | 第49-67页 |
·引言 | 第49页 |
·纳米硅粉体的物性表征 | 第49-50页 |
·纳米硅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49页 |
·纳米硅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49-50页 |
·纳米硅粉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0-55页 |
·纳水硅粉体电极的循环性能 | 第50-52页 |
·纳米硅粉体电极的嵌脱锂行为 | 第52-55页 |
·循环前后纳米硅粉体电极的结构和组成变化 | 第55-57页 |
·循环前后纳米硅粉体电极的结构 | 第55-56页 |
·循环后纳米硅粉体电极的物相分析 | 第56-57页 |
·CMC/SBR复合粘结剂在纳米硅粉体电极中的应用 | 第57-65页 |
·CMC/SBR复合粘结剂制备纳米硅粉体电极 | 第58页 |
·不同粘结剂制备纳米硅粉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2页 |
·循环后CMC/SBR复合粘结剂制备电极的物相分析 | 第62页 |
·循环前后CMC/SBR复合粘结剂制备电极的结构变化 | 第62-65页 |
·纳米硅粉体的容量衰减机理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7-102页 |
·引言 | 第67页 |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7-95页 |
·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流程 | 第67-69页 |
·超细磨-喷雾干燥工艺对原材料的影响 | 第69-74页 |
·碳基体对硅碳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4-84页 |
·热解温度对制备碳包覆Si/-石墨/C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84-88页 |
·硅碳比对制备碳包覆Si/石墨/C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88-94页 |
·Si/石墨/C复合材料的结构 | 第94-95页 |
·Si/石墨/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95-101页 |
·Si/石墨/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 第95-96页 |
·Si/石墨/C复合材料的嵌脱锂行为 | 第96-98页 |
·Si/石墨/C复合材料循环前后的结构变化 | 第98-100页 |
·硅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讨论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