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声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声品质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第2章 人耳听觉特性及声品质研究的心理声学基础 | 第19-29页 |
| ·人耳听力系统结构 | 第19-23页 |
| ·外耳 | 第19-20页 |
| ·中耳 | 第20-21页 |
| ·内耳 | 第21-23页 |
| ·听觉系统基本特征 | 第23-27页 |
| ·听阈和痛阈 | 第23-24页 |
| ·听觉的掩蔽效应 | 第24-25页 |
| ·特征频带 | 第25-27页 |
| ·声品质的相关心理声学描述 | 第27-28页 |
| ·响度 | 第27页 |
| ·尖锐度 | 第27-28页 |
| ·粗糙度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声品质客观评价系统研究 | 第29-41页 |
| ·基本声学参数 | 第29-30页 |
| ·Stevens响度模型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 ·Stevens响度计算原理介绍 | 第30-31页 |
| ·响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改进 | 第31-33页 |
| ·Stevens总响度及响度级的计算 | 第33-34页 |
| ·Stevens响度模型算法总结 | 第34页 |
| ·Zwicker响度模型算法 | 第34-40页 |
| ·响度计算算法 | 第34-39页 |
| ·尖锐度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 ·粗糙度和抖动度的计算模型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41-51页 |
| ·主观评价实验方法的研究 | 第41-43页 |
| ·主观评价准备工作 | 第43-45页 |
| ·听音环境的设置 | 第43页 |
| ·评价词汇的确定 | 第43-44页 |
| ·评价主体的选择 | 第44页 |
| ·样本的处理 | 第44-45页 |
| ·挖掘机声品质评价主观实验设计 | 第45-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 第51-61页 |
| ·声品质客观评价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1-56页 |
| ·主观实验评价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6-59页 |
| ·人员培训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 ·误差分析及数据统计 | 第57-59页 |
| ·主客观数据对比分析及结论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