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毛白杨论文

毛白杨人工林灌溉管理理论及高效地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论文主要引用符号的中英文含义及单位第12-14页
论文表目录第14-15页
论文图目录第15-17页
目录第17-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43页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41页
   ·杨树人工林灌溉水分管理第23-29页
     ·灌溉技术第23-24页
     ·灌溉制度第24-27页
     ·灌溉效果第27-29页
     ·灌溉管理策略第29页
   ·杨树人工林根系系统结构与根系吸水特征第29-33页
     ·粗根与细根的划分第30-31页
     ·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第31-32页
     ·根系构型特征第32页
     ·根系吸水特征第32-33页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第33-41页
     ·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4-37页
     ·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求解方法第37-38页
     ·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的确定第38-39页
     ·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第39-40页
     ·林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第40-41页
 3. 研究内容第41-43页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43-46页
 1. 研究地概况第43-44页
 2. 研究对象第44页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44-46页
第三章 地下滴灌下毛白杨人工林最佳灌溉起始土壤水势阈值第46-60页
 1. 前言第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研究对象第46页
   ·试验设计第46-4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7-49页
     ·土壤水势和含水率第47-48页
     ·黎明前叶水势第48页
     ·树干液流速率第48页
     ·林木生长第48页
     ·气象因子及地下水位第48-49页
   ·数据分析第49页
 3. 结果第49-56页
   ·总体灌溉情况第49页
   ·林木生长第49-51页
   ·土壤水势和含水率变化第51-53页
   ·黎明前叶水势第53-54页
   ·树干液流第54页
   ·地下水位动态、潜在蒸散量和降雨量第54-5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6-58页
   ·滴灌下土壤水势对毛白杨生长的影响第56-57页
   ·不同灌溉起始阈值对毛白杨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第57-58页
   ·毛白杨纸浆林年总水分管理策略第58页
 5.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毛白杨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基础)作物系数曲线第60-79页
 1. 前言第6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0-67页
   ·研究对象第60-6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1-62页
     ·树干液流第61页
     ·棵间土壤蒸发第61-62页
     ·叶面积指数第62页
   ·数据分析第62-67页
 3. 结果第67-75页
   ·林分蒸腾及冠层发展在两个试验年展叶初期的差异第67页
   ·林地蒸腾、蒸发及蒸散量年变化规律第67-69页
   ·林地蒸腾、棵间土壤蒸发与ET_o及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第69-71页
   ·叶面积指数年变化规律第71页
   ·基础作物系数和作物系数年变化规律第71-73页
   ·基础作物系数和作物系数曲线第73-75页
 4. 讨论与结论第75-77页
   ·林分蒸腾估算中的可能误差源第75-76页
   ·毛白杨林分耗水规律第76页
   ·毛白杨(基础)作物系数与LAI的关系第76-77页
   ·构建的毛白杨(基础)作物系数曲线的适用性第77页
 5.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毛白杨人工林根系系统结构第79-101页
 1. 前言第7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9-84页
   ·研究对象第79-80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0-83页
     ·根系取样第80-81页
     ·粗根系统构型及伸展范围调查第81-82页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82-83页
   ·数据分析第83-84页
 3. 结果第84-96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84-85页
   ·细根系统结构特征第85-88页
     ·根长密度一维空间分布第85-86页
     ·根长密度二维空间分布第86-87页
     ·根系径阶组成模式第87-88页
     ·平均根系直径的水平、垂直分布第88页
   ·粗根系统结构特征第88-96页
     ·根系密度一维空间分布第88-90页
     ·根系密度二维空间分布第90页
     ·根系最大水平和垂直延伸距离第90-91页
     ·根系系统构型第91-9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96-99页
   ·细根空间分布特征第96-98页
   ·平均细根直径的垂直分布第98页
   ·粗根系统形态第98-99页
 5. 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毛白杨人工林根系吸水特征第101-111页
 1. 前言第10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1-105页
   ·研究对象第101-10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02页
     ·树干液流第102页
     ·土壤含水率第102页
     ·棵间土壤蒸发第102页
   ·数据分析第102-105页
 3. 结果第105-106页
   ·深土层(>90 cm)根系吸水量估算第105页
   ·浅土层(<90 cm)一维根系吸水剖面第105页
   ·浅土层(<90 cm)一维根系吸水剖面第105-10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106-109页
   ·表层与深层根系在根系吸水中的作用第106-108页
   ·林木用水策略第108页
   ·根系、含水率分布对根系吸水模式的影响第108-109页
   ·灌溉水分管理建议第109页
 5. 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HYDRUS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有效性对毛白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第111-131页
 1. 前言第11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11-118页
   ·研究对象第111-11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12-113页
     ·林木生长第112页
     ·林木蒸腾第112-113页
     ·土壤蒸发第113页
     ·土壤含水率第113页
     ·地下水位与净降雨第113页
   ·数值模拟第113-117页
     ·模拟情景第113页
     ·数学模型第113-114页
     ·模拟区域第114页
     ·初始和边界条件第114-115页
     ·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第115页
     ·根系吸水项第115-117页
   ·数据分析第117-118页
 3. 结果第118-128页
   ·HYDRUS模型验证第118-123页
     ·自然降雨下第118-119页
     ·地下滴灌下第119-123页
   ·胸高断面积生长第123页
   ·灌溉处理对林分蒸腾、蒸发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第123-125页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第125-128页
 4. 讨论与结论第128-130页
 5. 小结第130-13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3页
 1. 主要结论第131-132页
 2. 整体展望第132页
 3. 论文创新点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5页
个人简介第145-148页
导师简介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膜—污泥复合厌氧反应器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金沟岭林场三种林型最优林分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