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环境中PM2.5源解析成分谱的建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PM_(2.5)与 PM10和 TSP 的关系 | 第11-12页 |
·PM_(2.5)污染危害 | 第12-14页 |
·PM_(2.5)污染现状 | 第14-17页 |
·PM_(2.5)源解析技术 | 第17页 |
·PM_(2.5)成分谱介绍 | 第17-18页 |
·PM_(2.5)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 | 第22-51页 |
·源样品的采集 | 第22-49页 |
·土壤风沙尘 | 第22-27页 |
·城市综合扬尘 | 第27-30页 |
·煤炭燃烧尘 | 第30-35页 |
·厨房油烟尘 | 第35-37页 |
·道路扬尘 | 第37-41页 |
·工业粉尘 | 第41-44页 |
·汽车尾气 | 第44-47页 |
·建筑施工尘 | 第47-49页 |
·受体样品的采集 | 第49-51页 |
第3章 稀释通道与再悬浮 | 第51-58页 |
·稀释通道技术 | 第51-56页 |
·稀释通道技术原理 | 第52页 |
·稀释通道国内应用现状 | 第52-53页 |
·稀释通道技术分析介绍 | 第53-55页 |
·稀释通道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页 |
·稀释通道选择要素 | 第55-56页 |
·再悬浮技术 | 第56-58页 |
第4章 样品的分析测试 | 第58-66页 |
·成分谱中的分析成分 | 第59-63页 |
·无机元素 | 第59页 |
·有机成分 | 第59-60页 |
·水溶性离子 | 第60-61页 |
·有机碳和元素碳 | 第61页 |
·成分谱最终组成 | 第61-63页 |
·成分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无机元素分析 | 第63页 |
·有机成分分析 | 第63-64页 |
·水溶性离子分析 | 第64-65页 |
·有机碳与元素碳的分析 | 第65页 |
·质量控制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