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常见氚储存用储氢材料分类 | 第11-23页 |
| ·铀 | 第12页 |
| ·LaNi_(4.24)Al_(0.75) | 第12页 |
| ·Zr_2Fe | 第12-14页 |
| ·Zr-V-Fe | 第14-16页 |
| ·ZrCo | 第16-19页 |
| ·ZrNi | 第19-23页 |
| ·合金表面改性的途径 | 第23-25页 |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实验的具体计划及技术方案 | 第27页 |
| ·实验计划 | 第27页 |
| ·研究方案 | 第27页 |
| ·实验研究方案所需的技术及实验条件 | 第27-31页 |
| ·储氢性能测试装置 | 第28页 |
| ·储氢合金活化 | 第28页 |
| ·吸氢量和吸氢动力学测定 | 第28-29页 |
| ·吸放氢PCT曲线测定 | 第29页 |
| ·歧化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XRD测试 | 第29-30页 |
| ·EPMA测试 | 第30页 |
| ·激光粒度分析 | 第30页 |
| ·洛氏硬度分析 | 第30页 |
| ·XPS分析 | 第30-31页 |
| 3 添加Co替代Ni对ZrNi合金的性能影响 | 第31-43页 |
| ·合金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 ·储氢热力学性质影响 | 第32-37页 |
| ·储氢动力学影响 | 第37-38页 |
| ·吸放氢循环对合金粉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 ·ZrNi合金抗歧化性能研究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4 添加Ti替代Zr对ZrNi_(0.6)Co_(0.4)的性能影响 | 第43-57页 |
| ·合金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 ·储氢热力学性质影响 | 第45-49页 |
| ·储氢动力学影响 | 第49-51页 |
| ·吸放氢循环对合金粉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添加Ti的ZrNi_(0.6)Co_(0.4)合金抗歧化性能研究 | 第52-54页 |
| ·ZrNi、ZrNi_(0.6)Co_(0.4)和Ti_(0.1)Zr_(0.9)Ni_(0.6)Co_(0.4)吸氢过程机理研究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5 杂质气体对Ti_yZr_(1-y)Ni_(0.6)Co_(0.4)合金吸氢的影响 | 第57-67页 |
| ·N_2对合金吸氢的影响 | 第57-60页 |
| ·O_2 对合金吸氢的影响 | 第60-61页 |
| ·N_2与O_2对合金吸氢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1-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