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博弈理论 | 第24-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30页 |
·金融监管理论 | 第30-31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31-34页 |
3 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背景与现状分析 | 第34-46页 |
·我国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 | 第34-40页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分析 | 第34-36页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分析 | 第36-39页 |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影响 | 第39-40页 |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6页 |
·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较小 | 第40-42页 |
·法人治理结构比较灵活 | 第42-43页 |
·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完善 | 第43-46页 |
4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 第46-60页 |
·村镇银行与农户及中小企业间的博弈 | 第46-49页 |
·模型变量说明 | 第46-47页 |
·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模型效应分析 | 第48-49页 |
·村镇银行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 | 第49-51页 |
·模型变量说明 | 第49-50页 |
·模型分析 | 第50页 |
·模型效应分析 | 第50-51页 |
·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博弈 | 第51-53页 |
·模型变量说明 | 第51页 |
·模型分析 | 第51-52页 |
·模型效应分析 | 第52-53页 |
·村镇银行相关利益主体博弈结果小结 | 第53-60页 |
·农村信用体系缺失 | 第53-54页 |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受限 | 第54页 |
·监管体制和政策环境不健全 | 第54-55页 |
·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 | 第55页 |
·有效金融产品不足 | 第55-56页 |
·市场定位偏离目标 | 第56-60页 |
5 博弈论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0-72页 |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60-62页 |
·加快农村信用法制建设 | 第60页 |
·加快农村信用信息市场培育 | 第60-61页 |
·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第61-62页 |
·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 | 第62-63页 |
·适时增资扩股扩大村镇银行资产规模 | 第62-63页 |
·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村镇银行良好社会形象 | 第63页 |
·完善村镇银行监管体制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63-66页 |
·完善村镇监管体制 | 第64-65页 |
·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支持力度 | 第65-66页 |
·完善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 | 第66-67页 |
·尽快加入中央行支付结算系统 | 第66-67页 |
·扩大村镇银行服务半径 | 第67页 |
·加快支付结算渠道建设 | 第67页 |
·增加金融产品供给 | 第67-68页 |
·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67-68页 |
·贷款模式的创新 | 第68页 |
·积极开展中间业务 | 第68页 |
·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68-72页 |
·客户主体定位 | 第69-70页 |
·业务主体定位 | 第70页 |
·经营领域定位 | 第70-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论文的结论 | 第72页 |
·论文的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