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国防生学习倦怠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 ·国防生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 ·国防生及其制度的由来 | 第14页 |
| ·国防生的特征 | 第14-15页 |
| ·学习倦怠基本理论 | 第15-20页 |
| ·学习倦怠的定义 | 第15-16页 |
|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学习倦怠的维度及测量 | 第18-20页 |
| 3 高校国防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0-44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 第20-22页 |
|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20页 |
| ·问卷的调查样本 | 第20-21页 |
| ·问卷的整体结构 | 第21页 |
| ·问卷的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探索性研究 | 第22-27页 |
| ·开放式访谈与初步问卷的编制 | 第22-23页 |
| ·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44页 |
| ·国防生学习倦怠情况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 ·国防生学习情绪低落的表现 | 第30-34页 |
| ·国防生学习行为不当的表现 | 第34-39页 |
| ·国防生学习成就感低的表现 | 第39-44页 |
| 4 国防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 ·社会因素对国防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 第44页 |
| ·社会大众对国防生的认识不够准确 | 第44页 |
| ·社会不良思潮对国防生的影响 | 第44页 |
| ·学校因素对国防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双重培养模式对国防生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缺乏完善的国防生奖惩机制 | 第45-46页 |
| ·个人因素对国防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国防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 第46页 |
| ·国防生对自身学习定位较低 | 第46-47页 |
| 5 国防生学习倦怠问题应对策略 | 第47-52页 |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47-48页 |
| ·正确引导社会对国防生的认识 | 第47页 |
| ·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国防生思想教育 | 第47页 |
| ·防止国防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创新国防生学习培养模式 | 第48-49页 |
| ·针对不同年级国防生分类指导 | 第48页 |
| ·结合国防生自身特点进行学习能力训练 | 第48-49页 |
| ·完善国防生奖惩机制 | 第49-50页 |
| ·完善国防生奖励机制 | 第49页 |
| ·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及淘汰机制 | 第49-50页 |
| ·营造优良学风树立互助意识 | 第50-52页 |
| ·坚持学习风向标的引导作用 | 第50页 |
| ·增进国防生与地方大学生交流 | 第50-51页 |
| ·正确处理文化课学习与军政训练的关系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A:国防生学习情况现状开放式调查及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 附录B: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