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 实习 | 第11页 |
(二) 实习权 | 第11-12页 |
(三) 法律保障 | 第12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五、 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7页 |
(一)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概念及其保护的不力表现 | 第17-25页 |
一、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概念 | 第17-21页 |
(一) 实习生身份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 实习主体法律关系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三) 学生实习权概念和被侵权的种类 | 第19-21页 |
二、 中职院校学生实习权益受到侵害的现实状况 | 第21-25页 |
(一) 中职院校学生无法获取多途径的公平的实习机会 | 第21-22页 |
(二) 中职院校学生没有获得应有的实习报酬和补助 | 第22页 |
(三) 中职院校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解决不理想 | 第22-23页 |
(四) 实习单位与中职院校学生未签订实习协议或签订的实习协议缺乏规范性 | 第23页 |
(五) 实习单位未给中职院校学生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合适的实习内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遭遇侵权的成因 | 第25-31页 |
一、 实习主体法律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一) 学校和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第25页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保护的立法不完善 | 第26-28页 |
(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法规和政策存在缺陷 | 第26-27页 |
(二) 劳动法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保护排除在外 | 第27-28页 |
(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制度有待改善 | 第28页 |
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的救济不到位 | 第28-31页 |
(一)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狭窄 | 第28-29页 |
(二) 救济程序效率低 | 第29页 |
(三) 法律监督不到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法律保护对策 | 第31-39页 |
一、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 第31-33页 |
(一) 强化政府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 第31页 |
(二) 进一步提高实习单位的法律意识,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 | 第31-32页 |
(三)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 | 第32-33页 |
二、 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5页 |
(一) 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33-34页 |
(二)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的具体内容规定 | 第34-35页 |
(三)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市场建设 | 第35页 |
三、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 第35-39页 |
(一) 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专门机构 | 第35-36页 |
(二) 建立严格的制约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三)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争议的行政救济制度 | 第37页 |
(四)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争议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