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起源 | 第7-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起源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本人对文献综述的评价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广播移动收听与交通广播的发展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广播移动收听市场的发展 | 第15页 |
第二节 我国交通广播的发展现状 | 第15-22页 |
一、 交通广播的专业定位与特色 | 第15-16页 |
二、 我国 2010—2011 年交通整体收听状况分析 | 第16-18页 |
三、 交通广播的媒介生态环境 | 第18-20页 |
四、 省级交通广播与城市交通广播的界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发展现状研究 | 第22-41页 |
第一节 乌鲁木齐地区交通广播的发展环境 | 第22-28页 |
一、 外部发展环境 | 第22-25页 |
二、 内部资源环境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乌鲁木齐地区交通广播的发展状况综述 | 第28-35页 |
一、 省级交通广播——新疆 949 交通广播 | 第30-32页 |
二、 城市交通广播——乌鲁木齐 974 交通广播 | 第32-35页 |
第三节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的传播策略分析 | 第35-41页 |
一、 传播架构 | 第35-37页 |
二、 传播特色 | 第37-38页 |
三、 传播手段 | 第38-39页 |
四、 传播营销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发展中面临问题 | 第41-47页 |
第一节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的竞争困局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竞争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 第42-45页 |
一、 节目时段的配置:早晚高峰成为必争时间 | 第42-43页 |
二、 节目内容的安排:“交通+新闻+音乐+汽车“节目形式缺乏创新 | 第43-44页 |
三、 活动营销:活动主题相互模仿,品牌特色难凸显 | 第44页 |
四、 盈利模式:广告承载和节目运行存在矛盾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基于“蓝海战略”思维下: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发展出路思考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乌鲁木齐地区省市两级交通广播发展路径研究 | 第47-62页 |
第一节 移动收听环境下,交通广播发展思路的转变 | 第47-50页 |
一、 树立“受众”理念,研究细分群体 | 第47-48页 |
二、 树立“资讯”理念,加强品牌建设 | 第48-49页 |
三、 树立“时间”理念,凸显广播优势 | 第49页 |
四、 树立“责任”理念,实现双赢同行 | 第49-50页 |
五、 树立“空间”理念,创新互动方式 | 第50页 |
第二节 省级交通广播:“拓展式”发展路径选择 | 第50-54页 |
一、 资源拓展:深挖“交通”内涵,开发二维市场 | 第51-52页 |
二、 品牌拓展:节目的动态管理与品牌维护 | 第52-54页 |
三、 经营拓展:围绕“人—出—行”开发汽车后服务市场 | 第54页 |
第三节 城市交通广播:“精深式”发展路径选择 | 第54-62页 |
一、 时段分配——错“峰”竞争显特色 | 第55-57页 |
二、 互动的深入——深度嵌入城市受众的移动生活圈 | 第57-60页 |
三、 品质的深化——强化交通广播的品牌效应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