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惩贪机制研究--清代官吏贪污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中国惩贪机制的历史考察 | 第16-20页 |
一、先秦时期的惩贪机制 | 第16-17页 |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惩贪机制 | 第17-18页 |
三、宋元明时期的惩贪机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清代的惩贪机制 | 第20-33页 |
一、清代有关官吏贪污犯罪的规定 | 第20-23页 |
二、贪污犯罪的防范与惩治措施 | 第23-29页 |
(一) 重在预防的道德教化 | 第23-26页 |
(二) 惩前毖后的刑事制裁 | 第26-28页 |
(三) 强化监督的监察制度 | 第28-29页 |
三、贪污犯罪官吏的特权待遇 | 第29-33页 |
(一) "八议"制度 | 第29-30页 |
(二) 贪污犯罪可"除名当差" | 第30页 |
(三) 文武官员犯公私罪可"罚俸代笞" | 第30-31页 |
(四) 旗人特权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清代惩治贪污犯罪的特点 | 第33-40页 |
一、惩贪政策先紧后弛 | 第33-35页 |
(一) 同一时期,宽严不一 | 第33-34页 |
(二) 有清一代,前严后宽 | 第34页 |
(三) 惩贪治吏尺度不一,随意性大 | 第34-35页 |
二、体现“重典治吏”原则 | 第35-37页 |
三、体现"连带责任"原则 | 第37-38页 |
四、高官贵族享有特权待遇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清代官吏贪污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 第40-50页 |
一、社会制度与贪污犯罪 | 第40-46页 |
(一) 君主专制制度——官吏贪污犯罪的根源 | 第40-41页 |
(二) 八旗制度——官吏贪污犯罪的土壤 | 第41-42页 |
(三) 低薪制——官吏贪污犯罪的助推器 | 第42-44页 |
(四) 监察制度形式化——官吏贪污犯罪的一大诱因 | 第44-46页 |
二、社会文化与贪污犯罪 | 第46-48页 |
(一) "官本位"思想 | 第47页 |
(二) 宗法家族思想 | 第47-48页 |
三、社会群体与贪污犯罪 | 第48-50页 |
(一) 社会群体理论概述 | 第48页 |
(二) 社会群体与贪污犯罪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