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0页
符号说明第20-2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35页
 1 炎症与疾病第23-26页
   ·炎症与心血管病第23-25页
   ·炎症与糖尿病第25页
   ·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症第25页
   ·炎症与癌症第25-26页
 2 木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第26-29页
   ·木聚糖的活性第26页
   ·多硫酸化木聚糖的活性第26-29页
 3 木聚糖硫酸酯作用机制第29-30页
   ·PPS作用细胞第29-30页
   ·PPS相关因子第30页
 4 木聚糖来源简介第30-31页
 5 木聚糖及其硫酸酯的制备方法介绍第31-33页
 6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第33-35页
第二章 玉米芯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及分离鉴定第35-52页
 1 材料和仪器第35页
   ·试剂第35页
   ·仪器第35页
 2 方法第35-42页
   ·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5-37页
   ·木聚糖的分离纯化第37-38页
   ·玉米芯木聚糖理化性质测定第38-41页
   ·木聚糖组成成分分析第41-42页
 3 结果第42-50页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立第42-44页
   ·木聚糖的分离及纯化第44-46页
   ·理化性质的测定第46-48页
   ·CCX单糖组分分析第48-50页
 4 讨论第50-51页
 5 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制备体系确定及活性筛选第52-67页
 1 材料和仪器第52-53页
   ·试剂第52页
   ·仪器第52-53页
   ·实验动物第53页
 2 方法第53-59页
   ·WIS-CCX酯化体系的筛选第53-55页
   ·三种不同酯化产物的制备第55页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55-57页
   ·红外光谱特征第57页
   ·三种不同酯化产物对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第57-59页
   ·数据处理第59页
 3 结果第59-65页
   ·酯化体系的确立第59-61页
   ·WISX-S1、WISX-S2及WISX-S3的硫酸根取代度第61-62页
   ·WISX-S1,WISX-S2及WISX-S3的红外光谱特征第62-64页
   ·WISX-S1、WISX-S2及WISX-S3对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第64-65页
 4 讨论第65-66页
 5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WISX-S制备方法的优化及结构特征分析第67-81页
 1 材料第67页
   ·试剂第67页
   ·仪器第67页
 2 方法第67-71页
   ·硫酸酯化条件的确立第67-68页
   ·酯化产物的纯化脱盐第68-70页
   ·WISX-S的理化性质测定第70页
   ·WISX-S纯度测定第70-71页
   ·WISX-S紫外光谱测定第71页
   ·WISX-S红外光谱测定第71页
   ·WISX-S核磁共振图谱测定第71页
 3 结果第71-79页
   ·硫酸酯化条件的确立第71-73页
   ·纯化脱盐第73-74页
   ·WISX-S部分理化性质测定第74页
   ·WISX-S的纯度测定结果第74-75页
   ·WISX-S的紫外扫描结果第75-76页
   ·WISX-S的红外光谱测定第76-77页
   ·WISX-S的核磁共振测定结果第77-79页
 4 讨论第79-80页
 5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WISX-S对小鼠急慢性炎症的作用研究第81-100页
 1 材料第81-82页
   ·试剂第81页
   ·仪器第81-82页
   ·实验动物第82页
 2 方法第82-89页
   ·溶液的配制第82页
   ·小鼠外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测炎法第82-83页
   ·WISX-S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第83-84页
   ·小鼠足趾肿胀急性炎症模型测炎法第84页
   ·急性炎症标本收集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第84-85页
   ·WISX-S对小鼠慢性炎症的作用第85-86页
   ·血清学检查第86-89页
   ·数据处理第89页
 3 结果第89-97页
   ·WISX-S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89-90页
   ·WISX-S对急性炎症中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第90-91页
   ·鼠耳肿胀炎症灶病理学检验第91-92页
   ·足趾肿胀炎症灶病理学检验第92-93页
   ·WISX-S对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第93-94页
   ·WISX-S对小鼠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第94-95页
   ·WISX-S对小鼠血清IL-1β含量的影响第95-96页
   ·WISX-S对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第96-97页
 4 讨论第97-98页
 5 小结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114页
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花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致敏原体外检测模型的建立及在中药注射液致敏性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