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与分类
|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9-30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中医舌诊概述 | 第20-22页 |
| ·舌生理简介 | 第20-21页 |
| ·中医舌诊简介 | 第21页 |
| ·宏观望舌舌质颜色分类 | 第21-22页 |
| ·宏观望舌舌苔颜色分类 | 第22页 |
| ·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舌数字图像区域颜色监督学习方法 | 第22-24页 |
| ·舌数字图像区域颜色非监督学习方法 | 第24-25页 |
| ·舌数字图像像素颜色分类方法 | 第25页 |
| ·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与分类研究现状总结 | 第25-28页 |
| ·传统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的问题 | 第25-26页 |
| ·舌数字图像颜色区域宏观化分类方法的问题 | 第26-27页 |
| ·舌数字图像颜色像素微观化分类方法的问题 | 第27-28页 |
| ·课题来源 | 第28-29页 |
| ·舌数字图像样本 | 第2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第2章 基于色卡定制的舌象颜色校正 | 第30-39页 |
| ·定制色卡的意义 | 第30-33页 |
| ·应用色卡的意义 | 第30-32页 |
| ·理想化的颜色校正 | 第32页 |
| ·理想化方法的不足 | 第32-33页 |
| ·色卡定制方法总体思路 | 第33-35页 |
| ·标准色卡与定制色卡 | 第34页 |
| ·均匀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 ·校正算法 | 第35页 |
| ·色卡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 ·均匀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 ·离线色卡实验设计 | 第36页 |
| ·校正算法 | 第36-38页 |
| ·核函数定义 | 第36-37页 |
| ·相关分析方程 | 第37页 |
| ·相关分析校正值 | 第37-38页 |
|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舌苔图像查找 | 第39-55页 |
| ·背景简介 | 第39-41页 |
| ·图像查找简介 | 第39页 |
| ·图像相似度 | 第39-40页 |
| ·一般图像查找流程 | 第40页 |
| ·舌苔厚薄 | 第40页 |
| ·研究难点 | 第40-41页 |
| ·像素模板构建 | 第41-45页 |
| ·门限值图像分割 | 第41-43页 |
| ·门限值的确定方法 | 第43-44页 |
| ·人工辅助标定方法 | 第44-45页 |
| ·目标匹配算法 | 第45-50页 |
| ·最近邻像素微观化分类算法 | 第45-47页 |
| ·舌体区域先验模板分割 | 第47-49页 |
| ·相似性度量定义 | 第49-50页 |
| ·目标匹配度量定义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 ·测试样本分布情况 | 第51-52页 |
| ·舌苔图像查找样本对匹配分析 | 第52-53页 |
| ·舌苔图像查找与宏观望舌匹配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舌苔图像查找与舌苔颜色类别的关系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舌象颜色冷暖色分析 | 第55-71页 |
| ·冷暖色与寒热证候 | 第55-57页 |
| ·冷暖色相关概念 | 第55页 |
| ·寒热证候分类 | 第55-56页 |
| ·冷暖色与病证关系 | 第56-57页 |
| ·冷暖色分析算法框架 | 第57-65页 |
| ·总体思路 | 第57-58页 |
| ·算法框架 | 第58-59页 |
| ·最大期望聚类 | 第59-61页 |
| ·人工辅助标定步骤 | 第61-62页 |
| ·像素LUT分类 | 第62-65页 |
|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 ·计算机分析聚类中间结果 | 第66-67页 |
| ·宏观望舌像素微观化分类结果 | 第67页 |
| ·宏观望舌可分性可视化结果 | 第67-69页 |
| ·宏观望舌舌象颜色与冷暖色计算机分析吻合程度 | 第69-70页 |
| ·舌象颜色冷暖色计算机分析与寒热辨证间的关系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舌象颜色总体分类 | 第71-82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71-72页 |
| ·层次矢量量化聚类 | 第72-75页 |
| ·VQ编码器 | 第73-74页 |
| ·层次化聚类 | 第74页 |
| ·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74-75页 |
| ·VQ解码器 | 第75页 |
| ·舌象颜色总体分类 | 第75-76页 |
| ·特征矢量 | 第75-76页 |
| ·BN分类 | 第76页 |
| ·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 ·计算机分析聚类中间结果 | 第76-78页 |
| ·计算机分析量化中间结果 | 第78-79页 |
| ·计算机总体分类与宏观望舌颜色分类的关系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6章 舌象颜色分析计算机融合系统 | 第82-90页 |
| ·图像采集方式 | 第82-84页 |
| ·图像采集方式分类 | 第82-83页 |
| ·图像采集利弊分析 | 第83-84页 |
| ·离线方式 | 第84页 |
| ·离线色卡标准值的确定 | 第84页 |
| ·离线定制色卡放置方式 | 第84页 |
| ·在线方式 | 第84-87页 |
| ·在线色卡标准值的确定 | 第84-86页 |
| ·在线定制色卡放置方式 | 第86-87页 |
| ·离线在线融合 | 第87-88页 |
| ·融合流程图 | 第87页 |
| ·具体步骤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7章 全文结论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3页 |
| 附录一:综述-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的现状研究 | 第103-11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